侨批纸短 家国情长 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在京开幕

国际日报讯  4月9日,由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江门市博物馆承办的“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首次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为期一个月,从4月9日至5月9日。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胡孝汉,中国侨联顾问黄军军、唐闻生,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臧杰斌,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影视交流处处长孙海东,广东省驻京办党组成员、省驻京机构专职副书记白井文,中共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北京市委宣传部宣教处处长徐林,北京市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赵勤,北京五邑联谊会会长蔡华进,司徒美堂孙女司徒月桂女士,梁启超孙女梁红女士,以及江门市文广旅体局局长邝积康、江门驻京联络处主任刘景宽、江门市侨联主席林春晖、致公党江门市委员会副主席李昆韶等有关单位、团体负责人出席开幕式。

据介绍,侨批也称“银信”,是指近代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和领取包裹的凭证,是一种信、汇合一的载体,也是海外华侨连接家人、家乡、祖国的核心纽带,传承着侨乡丰富的民俗文化,涵盖了侨乡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个层面。2013年6月,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其中的5万件侨批出自江门,并且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侨批来自江门五邑。

本次展览共展出银信及相关展品230余件,其中江门市博物馆展品170余件,图片、图表近100幅。展览共分为“何为银信、递送银信、游子之心、桑梓之情、报国之志、复兴之梦”六个部分,展示了银信(侨批)(以下简称“侨批”)的丰富文化内涵和重要价值,展现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坚忍不拔、勇于开拓、守信重义、爱国爱乡的优秀品质。

图为中共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在开幕式上致辞

陈冀表示,此次展览是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保护利用好“侨批”文物,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更是希望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时期,通过举办这样的侨批展,将侨批中的诚信精神、家国情怀,传播开来、传承下去,让更多社会大众看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艰苦创业、勤劳勇敢的智慧和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同时,以侨批为纽带,广泛团结海内外侨界人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五邑华侨为民族伟大复兴矢志奋斗,前赴后继、不畏艰辛,任劳任怨,为祖国付出了血汗甚至生命。”江门市博物馆馆长黄志强说,侨批中记载华侨寄钱回家盖碉楼、购买枪支、支援抗日、建设医院学校的故事比比皆是。据研究,抗战期间,陈纳德“飞虎队”中95%的飞行员是华裔,而其中绝大多数是江门华人后裔。

与会嘉宾认为,侨批展主题突出,风格鲜明,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海外华侨的爱国之情、思乡之情、民俗风情和根脉意识。参观人员纷纷表示,从展览中领悟到家国情怀、奋斗精神,要始终带着对祖国真诚的爱,带着对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信仰,迎接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做出应有贡献。

近年来,江门市在侨批活化展示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探索,在侨批文化研究和“活化”利用中走在前列。去年11月以来,江门市委宣传部召开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保护活化工作研讨会,成立了侨批文化保护活化研究中心,出台《江门市侨批保护活化工作方案》,系统推动侨批保护活化工作。打造了台山银信广场和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专题博物馆——银信博物馆,建成“五邑银信多媒体数据库”,全景式呈现华侨华人对家庭、家乡、国家和世界的贡献,形象阐明侨批历史文化意蕴。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了《国宝档案:华侨故事——银信里的家国情》《跨越山海的家书》《新闻调查:寻找丁龙》《美国筑路华工》《金山客》等多部纪录片,解读侨批文化,弘扬爱国爱乡的华侨精神。开发银信红包、侨批台历等文创产品,让侨批文化融入百姓生活;创编微纪录片《侨批里的江门故事》,打造一批网络“爆款”宣传品,反响热烈。“侨批”,这一世界华侨的集体记忆,在江门焕发出新的光彩。

目前,江门市正积极探索侨批档案保护活化新路径,让侨批档案走出家门、国门,成为讲好江门故事、中国故事,展现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并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华侨华人重大文化交流平台建设。(梁怡)

分享 (Share)
Picture of Wenxi Zhang

Wenxi Zhang

评论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热文推荐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