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近期四次通话释放什么信号?

香港中通社6月14日电 (香港中通社记者 李彦洲 )  中美双方近期四次接触,其中三次涉及经贸领域,一次为政治核心领域。双方近期的这四次通话释放了什么杨信号?有专家表示,美国需要中国的市场,双方“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杨洁篪表示,对话合作应当是中美关系的主流。合作应双向互利,平衡解决彼此关切。中方致力于同美方实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同时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而就在不久前,5月27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贸易代表戴琪通话。6月2日,刘鹤又与美财政部长耶伦举行视频通话。6月10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通话,就中美商务领域内有关问题和彼此关切坦诚、务实地交换了意见。 
  台湾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系荣誉教授陈一新在接受香港中通社采访时表示,中美之间有些问题还是需要解决,包括经贸问题,双方可能在人权、新疆、台湾问题上意见不和,但并不意味着会全面对抗,不可能什么都不接触。另外美国虽然和中国现在是互相竞争,但在一些领域还是可以合作的,包括全球防疫问题、气候问题等,双方还没有完全切断的关系。 
  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中美贸易高速增长,其中中国对美出口同比增长62.7%,自美进口增长57.9%,能源、农产品、汽车及零件等进口都快速增长。3月份当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增长41.6%,自美进口增长61.8%,进口进一步加快。 
  这背后虽然有去年同期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的因素,更主要的是中美两国经济都在较快恢复,双方经济结构、贸易结构高度互补,合作潜力巨大。 
  《纽约时报》在去年8月的一篇报道中也不得不承认: 
  “贸易争端曾使美中关系紧张。但现在,两国在1月签署的经贸协议却似乎是美中关系中最牢固的部分。” 
  对此,陈一新的解释是,美国需要中国的市场,全世界很少有像中国那样能买大量美国大豆或其它农产品的市场,而全世界也没有像美国这样,能够给中国提供这么多所需农产品的产地。双方互有需要,否则中国不买美国产品,美国的农业也会深受其害。这个都是双方在利益基础上进行的正常交换。正如那句话说的“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实际上是形容中美关系非常重要,否则就是两败俱伤了。 
  值得注意的是,杨洁篪在与布林肯通话时,就涉疆、涉港问题表明了中方的严正立场。美联社称这次通话的语感,似乎与3月份在阿拉斯加举行的会晤遥相呼应。有分析指,中国此次在通话中的表态及声明,是对美国现在这种一边在表面上接触沟通,一边对中国展开全面战略竞争的“二元化”策略一次强有力的主动出击。

分享 (Share)
Alice

Alice

评论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热文推荐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