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锡军大使在《雅加达邮报》发表署名文章
携手共建繁荣稳定的大湄公河次区域

【编者按】9月11日,印尼《雅加达邮报》及其网站分别刊发中国驻东盟大使邓锡军署名文章《携手共建繁荣稳定的大湄公河次区域》。文章内容如下:

 

 

9月11日,印尼《雅加达邮报》及其网站分别刊发中国驻东盟大使邓锡军署名文章《携手共建繁荣稳定的大湄公河次区域》。文章内容如下:

9月9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第七次领导人会议成功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湄公河五国领导人以及亚洲开发银行行长等共同出席。

在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复、国际地区局势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GMS第七次领导人会议回顾合作进展,携手应对挑战,规划未来合作,将有力推动地区疫情应对和经济复苏,为东盟和区域一体化进程注入新动能。

近30年来,中方一直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面对当前百年大疫和国际地区日益增多的风险挑战,中方将坚定与次区域国家加强政治互信,携手拓宽合作领域,共同建设繁荣稳定的大湄公河次区域。中方的合作理念、重点和愿景可以概括为四个“I”:

第一,包容(Inclusiveness)。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能够取得良好发展局面,根本原因在于各方坚持睦邻友好,弘扬多边主义,照顾彼此重大关切,维护次区域国家共同利益。中方始终倡导开放包容理念,认为各方提出的次区域发展倡议应并行不悖,积极推动GMS与共建“一带一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三河流域等机制统筹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凝聚发展合力。

中国和湄公河国家一衣带水、亲如一家,六国合作是次区域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之基。令人遗憾的是,美国拉拢一些域外国家打着开放包容旗号,搞排他性的次区域合作机制,频频制造水资源等争议议题,企图在中国和湄公河国家间“打楔子”,把湄公河地区变为地缘政治博弈场和遏制中国的“前沿地带”。对于这种企图,地区国家不欢迎、不接受,它也不会得逞。

第二,免疫(Immunity)。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次区域最为紧要的课题,通过疫苗免疫接种建立阻击疫情的保护网仍是最有力武器。中国积极同湄公河国家开展疫情防控和疫苗合作。中国提供的疫苗在湄公河五国实现 “全覆盖”,居各方为次区域提供疫苗数量之首,为遏制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克强总理在此次会上进一步宣布,中方将继续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优先向湄公河国家提供疫苗等医疗物资援助,也愿利用在澜湄合作框架下设立的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开展疫情监测、传统医药、传染病防控合作,助力湄公河国家早日战胜疫情。

第三,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交通、电力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澜湄合作机制和GMS协同作用下,湄公河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随着中老铁路将于今年底前通车和中泰铁路加快建设,老挝将由“陆锁国”变为“陆连国”,中南半岛南北大动脉将得以贯通,泛亚铁路网建设有望实现突破。

中方和湄公河国家将不断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充分发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区域联动效应,打造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的经济走廊。探讨构建协调、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政策体系,积极推进区域电力协调中心建设,加强5G、陆地光缆等信息基础设施联通合作。

第四,一体化(Integration)。推动经济一体化是实现次区域发展繁荣和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途径。湄公河五国是东盟重要成员国,中方与五国积极开展经贸和务实合作,助力东盟缩小内部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今年上半年,中国同湄公河五国贸易额达1922亿美元,同比增长近四成,全年有望再创新高。来自湄公河国家的榴莲、火龙果、芒果等热带水果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产自中国的柑橘、苹果三天之内就可以摆上泰国曼谷的货架。

中国和湄公河国家将加速核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实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议定书》。中方将同相关湄公河国家共同建设运营好经济特区和工业、产业园区,加强中小企业、边境贸易、跨境电商合作,深化农产品贸易、质量安全和防疫合作。我们还将继续深化水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合作,努力实现次区域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我们将与湄公河国家一道,以披荆斩棘的勇气、团结一致的精神,不断深化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民心相通,积极构建大湄公河次区域命运共同体!

分享 (Share)
Wenxi Zhang

Wenxi Zhang

评论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热文推荐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