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俊民:先贤作榜样,吾辈当自觉
——缅怀印尼先贤许东亮兼说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翁俊民

最近我收到雅加达一位相熟女士Ahun寄来的一张照片,在一尊半身铜像前摆满鲜花,拍照地点是中国位于泉州的华侨大学春华园。Ahun附言称:家父离开我们13年,我们依然深深地爱着他……

Ahun的父亲是印尼知名华贤、华侨大学创办人之一许东亮。一个多月前的5月28日是许东亮祭日。我久久地凝视着这张照片,崇敬之心油然而生,不禁发出许多感慨。正是心如芒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又要拍案而起……

 

华侨大学许东亮铜像

 

1

 

作为一代侨领,许东亮旅居海外期间,不知曾经帮助与提携过多少晚辈。而我是其中一个。当年许东亮是香港华丰国货有限公司董事长,上世纪70年代,曾给我这个小同乡提供一笔创业资金,条件是只可向印尼进口中国大陆的货物。我以进口中国瓷器为主,在华丰国货的帮助下,逐步发展成全印尼最大的瓷器供货商。我通过生意往来,对许东亮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深感他为人低调,一腔爱国情怀,拳拳赤子之心。他在带给我财富同时,教会我如何做人。

我和许东亮祖籍都是福建,我是莆田,许东亮是金门。当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日军轰炸金门,福建人纷纷背井离乡,逃难到海外谋生。许东亮就是在1938年离开家乡下南洋,当时24岁,直到1965年印尼发生“9.30事件”才回到中国。许东亮原名许乃昌,因为遭到军人政权通缉,遂改名为“许东亮”。据我理解,这个名字的寓意或为“东方亮了”,寄托了他对祖国的向往。

许东亮生于1914年,卒于2008年。曾是国家、福建、广东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工商联委员。许东亮下南洋事业有成,便一直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当地侨社和侨教工作。今查资料获知,许东亮在新加坡期间,积极参与由陈嘉庚号召发起的活动,为支持祖国抗战捐款捐物。

1939年,许东亮携妻儿从新加坡辗转来到印尼苏门答腊岛,在巴东东郊的巴雅贡务避难,开设作坊自制豆腐和酱油。据资料显示,当时有不少国内抗日文化志士流亡至南洋,把他的小作坊成为避难所。这其中就有高云览、杨骚、汪金丁、郁达夫、王任叔(首任中国驻印尼大使)、胡愈之(首任中国出版总署署长)、沈兹九夫妇等。郁达夫就是在此避难期间被日军杀害。

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期间,印尼侨胞和社团成立“支持祖国委员会”,许东亮担任委员会的财务主任,负责中国代表团后勤保障。由于担心国民党特务下毒,对于购买的食物许东亮都会亲自尝试。会议期间,中印两国就双重国籍问题展开谈判,许东亮为双方的谈判代表穿针引线,使谈判得以顺利完成。

华侨大学是1960年在时任中侨委主任廖承志提议下获国务院批准创办,在中国侨界流传着廖承志向许东亮“临终托付”的故事。80年代初,廖承志告知许东亮,复办华侨大学,当务之急就是筹集资金,并说:“许先生,一切拜托了!”一句嘱托,千钧承诺,许东亮义无反顾地为华侨大学付出了后半生的心血,他是华大第一至五届董事会副董事长。许东亮在春华园的铜像,面向秋中湖的廖承志铜像。两公遥相呼应,共同守望着华侨大学。

 

2

 

以先贤许东亮的事迹,对照一下我们今天的华社和所谓“侨领”,几乎不是一个概念了。

就以我父亲下南洋为例,可以知道当时的华社在做什么。年仅12岁的父亲从莆田下南洋,下船的地方叫Makassar,举目无亲。由于没有身份和手续,被当地移民局扣留。移民官员根据他们自报的原籍地名,找来当地莆田同乡会负责人。莆田籍侨领听他们操着一口乡音,就对移民官员说:这些人我们担保!就被带到莆田人收容所,再安排工作与生活。

先贤林绍良等一批福清侨领,也担当着同样的角色。对于来自原籍的同胞提供帮助,有些是一次性帮助,有些是每个月帮助,提供给他们做生意的本钱。他们时刻不忘保护同族人。华人生活有困难,与人发生纠纷或打官司,被人欺负,也都会寻求华社的帮助。尤其是在华人有难的时候,更是如此。

当时的侨领也不怕政府压力,甚至不考虑个人安危。印尼因排华而引发回国浪潮,华社与侨领都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包括联络安排船只展开撤侨行动。印尼早期曾有两次大规模回国浪潮。1959年,印尼颁布“总统10号令”,规定外侨不得在县和县以下地区从事零售业,造成一大批华人失去生计而选择归国。另一次是1965年“9.30事件”,印尼共产党和一批华人被屠杀,从而引发回国浪潮。

1965年,已经14岁的我,深受周围大哥哥大姐姐爱国热情的影响,也开始向往自己的祖国。我看到大家互送照片,都会在照片背面写上“祖国见”。当他们在码头登船,终于踏上回国的旅程,激动得流下热泪。我也向爸爸提出回国的想法,结果被爸爸一顿呵斥,说我是小孩子不懂事。那个年代同胞对祖国都怀有一份深深的眷恋,侨领也是一心为公,不计私利,自然备受人们敬重。

我们有许东亮、林绍良这样的先贤作榜样,在现代也有我们华社贤达作楷模,如郭再源、李振健等。

郭再源在印尼的大爱义举有目共睹,尤其是对印尼友族的帮助更是不遗余力,为地方政府建设安居房,在部队义务盖军营,捐资赈灾,扶贫纾困。郭再源用于公益的资金投入都是大数目。尤其是红溪河的改造,郭再源更是花了很大心血。红溪河是雅加达著名的贫民窟,为此郭再源筹划了一个大型的慈善项目,数千户红溪河居民受益,陆续搬入干净整洁的公寓。公寓小区还建有配套设施,包括医院、娱乐中心、中学和小学及运动场。郭再源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的理念始终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万隆渤良安福利基金会主席李振健,同样值得称道,长期以来,李振健融入印尼的主流社会,关注贫困人士的生老病死,开办廉价的医疗门诊,义诊义医,在促进华族与友族友好相处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3

 

作为有着双重身份的我们——来自中国,印尼公民,在这些先贤与楷模面前,不难找到自己的位置。

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同,如今我们华族已不是落叶归根,而是落地生根。我们生于斯,长于斯,选择加入印尼籍,印尼是我们的祖国,我们首先要对这个国家有所贡献。我们要用行动让少数政客不再有排华的理由。若是只知索取,不图回报,哪个国家也不会欢迎。我们有责任做一个见证,证明我们在印尼建设中的角色与贡献。

作为华族,促进印中两国的友好关系义不容辞,善用自己的双重身份,发挥好我们的优势。印尼是华裔最多的国家之一,我们应努力加强两国经贸与文化交流,这是我们可以担当的角色。在庆祝印中建交60周年和中印尼友好年,邀请中国总政歌舞团来印尼演出,有百多位人员,我承当了全部费用,先后在雅加达、泗水、巨港义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是投资印尼最多的国家,包括中国离岸公司的投资,保护好中国在印尼的投资,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我们不只是维护祖籍国,更是维护印尼的利益,因为中国投资给印尼带来很大益处,发展印尼经济与科技、提高国家竞争力、改善民生福利、创造就业机会等。利用我们在印尼的人脉关系和熟悉印尼的法律法规,替中国公司解决与当地政府、相关机构及合伙人的摩擦与纠纷。

印尼始终都有少数政客散布中国客工剥夺印尼就业机会的流言,给中国投资制造阻碍和麻烦。我们自然需要化解友族的误解,消除他们的疑虑。中国投资涉及很多技术层面,不仅仅只有需要工程师,也需要掌握相关技能的普通工人,技术转移与技能传帮带,都要有一个过程。

中国的投资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制造业、农业、海运业、基础设施和旅游业,以及数字技术、电子商务、金融科技等。雅万高铁是中国提供贷款的一个项目,建成后可带动沿线产业发展。印尼镍矿冶炼几乎全是中国投资,可增加矿物的附加值。相反,西方国家在印尼的投资却有限。印尼要发展就离不开外国投资,吸引外国投资是印尼一项基本国策。因此可以说,保护中国投资对印尼来说就是一种爱国行动。

对此,我还以自己举例。马来西亚驻印尼使馆曾给我颁发一个奖状,表彰我为马来西亚在印尼投资排忧解难。早几年我受马来西亚大使所托,帮助马来西亚企业解决与印尼当地政府或合伙人之间产生的纠纷。我不负所托,多次帮助马来西亚方面化解矛盾。马来西亚国王阿卜杜拉也赐封我“拿督斯里”的称号。因此中国投资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华裔是可以做到的。

我们常常提到“讲好中国故事”,在印尼就是指这方面,我们首要讲好中国在印尼的好故事,讲好中国在印尼投资的故事,讲好让印尼受益的“一带一路”故事。中国是来帮助印尼发展经济的,从来没有想过要控制印尼,中国把印尼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作为两个发展中的大国,印尼与中国同呼吸、共命运。

 

4

 

遗憾的是,我们一些所谓“侨领”并不知道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在印尼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或许做过一点事情,也受到周边人的追捧,就到处自称是“侨领”,喜欢别人称自己为“主席”,出席宴会要坐首席,因为代表一方势力,喜欢拍照,喜欢登报。在印尼这个还有赤贫人口的国家,吃吃喝喝,大摆宴席,本身就给友族造成不良的印象。

华社有一个怪现状,组织机构内总主席、名誉主席、永远名誉主席、顾问等一大堆,名目繁多,看得人眼花缭乱,普通会员少,做事人不多,可谓将多兵少,毫无战斗力。印尼华裔总会也是如此,普通会员不超过1000名。欣闻黄德新先生将从华裔总会总主席的位置退下来,这是明智之举,毕竟年事已高,应把机会留给下一代,自己做好传承工作。

郭再源也有和部长、省长、将军拍照留念,那是因为他出资建公益房、建军营,拍照片为华族做一个见证。而不是为了出风头,附庸风雅,浪得虚名,与一些所谓“侨领”的想法完全不同。如果我们拍照片只是为了炫耀认识哪些将军、哪些部长,那真是可耻可悲。

作为华社组织,作为侨领,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对于养育我们的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要懂得回馈感恩。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不是暂住在这里,我们是百分之百的印尼公民,我们对这个国家有权利与义务。我们要用行动做一个好的见证,让排华事件不再发生。

印尼进入民主改革时代,尤其是佐科维主政以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我们华族与印尼友族同享太平,相安无事,这也是印尼政府、社会与华族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逐渐偏离航向,否则危难或将再一次来临,网络上不乏仇中排华的极端言论。“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语),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居安思危”的传统。

 

5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最后还想说的是,相信全球华人在心灵深处,不仅期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同时期望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一个中国原则是印尼的国策,更是我们印尼华裔的期待和坚守,绝不能让西方国家有机会分裂中国。我们坚持的是“一中一表”,一表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峡两岸同属于中国。

我不会忘记父亲的人生经历,父亲在12岁时,是被他的祖父卖到印尼当苦力,好帮他偿还抽鸦片欠下的债务。所以我对历史上西方国家坑害中国痛恨之极,对西方国家侵略、殖民、霸权主义痛恨之极,因为我们都曾经深受其害。如今在文明与进步的时代,不能再允许这种现象存在,每个国家有自己的发展道路、尊严和主权。

虽然我是印尼公民,但我来源于中国。血浓于水,血统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我们所受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也是不会改变的。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在阿拉斯加中美对话时的霸气表态,让我们海外华裔都深感振奋。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说,中国不是苏联,不会被消失。

再看许东亮在华大铜像的照片,让我力量倍增。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做一个像许东亮先贤这样的人,对国家、社会和人民有所贡献,子孙才会引以为荣,也将为世人所铭记。嗟乎!大丈夫若能如此,夫复何求,此生足矣!

 

(本文作者系印尼宪法总统国策顾问、印尼国信集团创办人。)

分享 (Share)
Picture of Wenxi Zhang

Wenxi Zhang

评论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热文推荐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