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11, 2022

太热爱工作 印尼公务员给儿子取名“信息与通讯局”

据当地媒体报道称,瓦尤迪在与妻子琳达结婚前,便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即两人的孩子出生后要取名为“信息与通讯局(Dinas Komunikasi Informatika Statistik),当时琳达也同意了。“我给孩子取这个名字,是为了向我的工作单位致敬。感谢我的妻子没有反对这个名字,尽管它听起来很奇怪,”瓦尤迪说道。 于是,在儿子出生5个月后,两人按照“约定”以瓦尤迪最爱的单位名字给儿子上了户口。然而,这个名字遭到了琳达父母的强烈反对,瓦尤迪称,经过自己的解释后,他们现在已经让步了。但由于“信息与通讯局”这个名字有点拗口,这对父母决定用“信息与通讯局”的缩写给儿子起了个昵称“DINKO”。 瓦尤迪表示,儿子的这个名字的确不同寻常,但他相信,儿子长大后会习惯这个名字。“当这个孩子长大后,我希望他是对父母忠诚,对国家有用的孩子。” 据外媒11日报道,一位印尼男性因给儿子取了一个“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名字——信息与通讯局,而引起了岳父岳母的愤怒。 据悉,现年38岁的萨米特·瓦尤迪来自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2003年在勿里碧市信息与通讯局找到一份公务员工作后,他已经在那里工作了18年。对他而言,办公室就像是第二个家,因此他希望“以某种方式把它与自己的孩子联系在一起”。 据外媒报道,近段时间以来,给孩子取稀奇古怪的名字似乎在印度尼西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此前,一位父亲因为喜欢填字游戏,给儿子起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名字。这位名叫“ABCDEF GHIJK Zuzu”的12岁男孩,因在接种新冠疫苗时透露了身份信息,而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据悉,接种疫苗的医护人员在看到身份信息时,被这个不同寻常的名字难住了,表示不相信这是真的。然而,这个男孩的身份证件,以及平时上学穿的衣服,都证实了他的名字的确叫做“ABCDEF GHIJK Zuzu”。 不仅仅是在印尼,去年10月外媒也曾报道过,一对比利时父母用A、E、L、X四个字母不同的排列组合,给11个孩子取名Alex、Axel、Xela、Lexa、Xael、Xeal、Exla、Leax、Xale、Elax和Alxe。

太热爱工作 印尼公务员给儿子取名“信息与通讯局” Read More »

医美整形如何避免“手术一时爽,修复难上天”

“手术一时爽,修复难上天。一次因冲动进行的低价且不专业的(医美整形)手术,后面可能10年都在漫漫维权路上,并且可能要花几十倍、上百倍的钱去修复。”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副主任医师石蕾曾在她的微博账号上直言不讳地这样说。石蕾坦言,她现在做的近一半的手术,都是为医美整形失败的患者进行修复。 在众多整形修复的患者里,李洋(化名)让石蕾印象最为深刻。“烂脸”对于李洋来说,是一种写实描述而不是夸张的修辞。石蕾第一次见到李洋时,她的额头连着半个头顶都已经没有了皮肤,红色的皮下组织直接裸露在外面,大约有一个巴掌大小。 李洋仅仅是注射了某种材料——一种微创操作。当李洋找到石蕾时,石蕾发现“超声核磁的分辨率都不足以定位她面部广泛分布的小剂量材料。”也就是说,李洋的脸上弥散着注射进去的材料,而材料是什么,李洋自己并不知道,医生更是无从知晓。 石蕾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相对于割双眼皮、隆鼻等传统整形项目,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的是包括注射某种材料在内的非传统整形项目,比如水光针、肉毒素、玻尿酸、胶原蛋白等注射都属于这一类。此外,还有声、光、电类项目,比如超声刀、激光、热玛吉等。 注射类整形项目,因为属于微创操作,所以给大众造成了一种“不会有什么风险”的错觉,而事实并非如此。石蕾说,曾经风行一时的奥美定,学名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一种无色透明类似果冻状的液态物质,“据说损害了几十万名中国女性的身体,而且真实的数据,可能比这个还要多。” 2006年,因疑似不良事件和患者投诉,奥美定被国家药监局叫停,当年《新京报》报道:“全国到目前注射奥美定的消费者有多少并无精确统计,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主任乔群教授曾保守估计,至少有30万人”。 奥美定被称作人造脂肪,可以用来填充身体的多个部位,被不少女性用来隆胸。该材料注射进身体之后,会游走于身体各处,损害身体的神经系统和器官组织,有女性在用奥美定隆胸后乳房坏死,不得不将其切除。 除了注射类整形项目存在风险,其他整形手术也都有风险。2021年5月,杭州一名女子因做吸脂填充手术而不幸离世的消息一度引爆网络。 医美整形失败后的维权也较多见,2016年至2020年,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受理的医疗美容纠纷案,占同期医疗纠纷案件数比例从10.8%上升至27.0%。 不断曝光的负面消息并没能打击求美者的积极性。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的年度报告预测,2022年中国整形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这个规模还是当年增速降低至22%的结果。 不开刀的医美也有很大风险,“修复难上天” 中国医美整形行业的迅速扩张背后存在着诸多问题,找石蕾做修复的患者在不断增多。李洋找到石蕾时,几乎是哭着求她做修复,因为“烂脸”严重,且精神状态不稳定,李洋已经被多位医生拒诊。石蕾用了近一年时间、4次手术才为李洋做好修复。 因为部分皮肤已经溃烂缺失,石蕾为李洋的头皮埋置了像气球一样的扩张器,把皮肤撑大,以补足缺失的部分。经过修复,“她至少可以比较正常地融入人群,走在路上,不会被看作一个怪物”。 在石蕾看来,李洋是幸运的,至少她融入了正常生活,而有一些患者因为注射不明材料甚至会失明、偏瘫,“所以说,不开刀的医美也一样有很大风险,不是到美容院做个脸那么简单,大家其实是把医美的风险看得太轻了。”石蕾说。 《白皮书》显示,目前医美市场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仅为33.3%,即每3支针剂当中,就有两支是水货、假货等非法针剂。已经被国家明令禁止7年的奥美定,现在依然披着玻尿酸的外衣混迹于医美整形市场。 网友米米曾在网上分享过自己注射奥美定之后的惨痛经历。她在额头、卧蚕、山根、鼻梁、鼻头和下巴注射过奥美定。结果鼻头发生了皮肤破溃,米米又不得不去做奥美定取出手术,但是由于奥美定已经广泛渗入组织中,还把米米的一根血管彻底堵死,所以最后只能把一些“肉和组织一起挖出来,整个皮下就空掉了”。后来,米米又做了3次鼻部整形,包括在鼻头垫了一块自体肋骨,鼻头上依然有一处无法消除的凹痕。 如果把所有整形失败的人比喻成一座冰山,那么露在水面上可以被看见的一角,是因整形而去世以及被曝光的极端案例,而水面下的主体部分是众多像李洋、米米这样的人,整形虽然没有危及她们的生命,但她们同样是不规范、甚至是不合法整形操作的受害者。 被熟人给坑了 石蕾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她接诊的修复患者中,有很多是因为熟人介绍而去做医美整形,李洋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李洋在医疗器械行业工作,经同事介绍买了某种材料后,就和同事在家相互注射,“根本不知道注射了什么,一些未知的材料会被商家用各种噱头包装,无法分辨它的真实成分。”石蕾说。 糕糕是医美整形行业的从业者,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有很多专业水平比较差的整形机构,对外推广时会夸大整形后的效果,比如广告里很少有整形者的前后对比图,而是直接宣传整形后的“网红脸”。这些机构的从业人员为了赚取提成,不断介绍熟人来整形。 糕糕说,对于普通人,如果自己在医美整形方面需要从无到有做功课、查资料、选机构,比较费事费力,但是如果有熟人帮介绍,再加上机构看起来让人心动的宣传,很多人就经不住诱惑了。“如果需要你自己去做功课的话,还可能会看到整形失败的案例,然而如果只听熟人介绍的话,就只会看到成功的案例。”糕糕说。 北京朝阳区法院经办的医美整形案件的详细数据进一步说明,不少求美者在不正规、不合法的整形机构里成了待宰的羔羊。这些案件中,机构存在过错情形的占96.9%,操作不当的约占90.8%,涉及欺诈、虚假宣传的占72.1%,涉及医师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无相应资质的约占61.9%(同一案件可能主张多项过错情形)。 针对医美整形机构的夸大甚至是虚假广告行为,2021年6月,国家卫健委联合7个部门联合出台的《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要求:“依法规范医疗美容服务信息和医疗广告行为,严厉打击虚假医疗美容类广告、信息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 医美整形本质上是一种医疗行为 《工作方案》明确指出:“医疗美容活动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才能开展执业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具备法定条件,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不得违法采购、使用医疗美容类药品和医疗器械,不得发布医疗广告或变相发布广告。” “医美整形本质上是一种医疗行为。”石蕾说。所有涉及老百姓生命健康的医疗行为都存在风险,为了把这个风险降到最低,医生会进行漫长的学习、训练,最后还要经过严格的考试筛选。 石蕾表示,合格的整形医生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证明,考取下来平均需要5-8年的时间,其中要经过正规大学的系统学习和多年的实习,考取执业医师证明后还要经过至少两年以上的积累才能够独立操作医美整形项目。 2018年,中国数据研究中心和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疗风险管控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指出,我国医美行业的合规执业者大约只有1.7万名,而非法执业者数量却超过15万名。这些非法执业者中不乏只经历几个月、甚至几周培训的美容师、美甲师、美发师等,他们穿上白大褂,摇身一变成为“整形医生”。 现实是,很多消费者并没有把医美整形看成一种医疗行为。石蕾说,有的人觉得和去饭店吃顿饭一样轻松。像李洋这种在家往自己脸上注射材料的人不在少数,不少网络博主在小红书、抖音等网络平台上分享自己在家打水光针的经历,并告诉网友,整个过程轻松、简单。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找石蕾做修复手术的患者,绝大部分都不是第一次做修复。糕糕说,一些不正规的医美整形机构承诺做了不满意可以重新做,然而第一次做不好的话,后面其实也很难做好。 对于想要进行医美整形的求美者,石蕾建议,要去正规的医院或者机构,找有相关资质的医生。此外,还需要认真做功课,不能仅凭一些宣传广告就做出选择,尽量避免“手术一时爽,修复难上天”的悲剧。

医美整形如何避免“手术一时爽,修复难上天” Read More »

奢侈品电商走入死胡同了吗?

1月5日,奢侈品电商平台寺库新增一条破产审查案件信息,申请人柴晨旭以寺库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为由,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其进行破产清算。尽管当晚寺库就对“破产重整”否认,但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寺库共有7笔相关股权被冻结,总价值约为1.53亿元。另外,目前在黑猫投诉上寺库共有8500条相关投诉,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用户发言要求寺库退款。 从2008年至今,寺库已经成立近14年,除了包、腕表、珠宝、服饰外,还包含了豪车租赁、定制私人飞机旅行等高端业务。2017年,成功赴美上市,成了“奢侈品电商第一股”。上市当年,寺库净利润实现了近400%的增长。直至新冠疫情发生后,业绩开始断崖式走低。展示面积有1600平方米的寺库线下体验店,开业不到一年的时间,也于两个月前关闭。 记者梳理发现,2010年后,我国奢侈品电商进入突增期,第五大道、魅力惠、珍品网、尚品网等后来者大批涌现,数量达到四五十个。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疫情下的2021年,奢侈品电商平台仍发生融资事件4起,金额近超4.5亿元,平均每笔融资超亿元。然而,不良竞争和“烧钱大战”导致奢侈品电商陷入恶性循环,一些企业落败,一些企业苦苦挣扎,直至汇入倒闭大潮。 从行业来看,奢侈品电商一直存在“货源不明”这一病根。业内人士分析称,走秀网、寺库等奢侈品电商,扮演的是渠道商、中间商的角色,货品严格来说并不是由品牌方直接发给消费者。香奈儿就曾经发出“警告”:从未授权和供货第三方平台。 据《2019中国奢侈品电商报告》显示,奢侈品牌在中国的线上渠道非官方商家供货率为73%,非官方产品出货率达81%,客户买到假货的可能性超过48%。加之各大奢侈品牌大力发展自营网站的举动,加速了综合型奢侈品电商走向终点。2020年,奢侈品品牌平均每周在天猫开出一家品牌旗舰店,去年双11有超200个奢侈品品牌官方参与天猫双11。京东也与众多奢侈品品牌达成了合作,包括LV、DIOR、宝格丽、PRADA等。电商巨头对奢侈品行业的布局和扶持,稀释了寺库等独立奢侈品平台的价值。 另一方面,对于奢侈品电商这种特殊的垂直平台而言,采购高端品类会增加资金压力,向下兼容平价商品却又干不过大众品类的电商。高不成低不就的商业模式,也使奢侈品电商行业不堪重负,一旦融资“烧”尽,就会陷入困境。 寺库曾经尝试多元化发展,向美妆、家居、旅游等领域进军,还在其官网卖起了杂粮、火锅底料、零食等大众平价产品。此举不仅没能吸引新客户,反而让奢侈品消费者望而却步。同样价格之下,消费者更在意的是品牌的服务与信任度,而黑猫投诉数据则可证实寺库并没解决售后难题。 2021年9月,二手奢侈品电商平台“爆爆奢”宣布完成1亿元A+轮融资;同月,识季获得4000万美元B轮融资。12月,快手电商宣布开放二手服饰、二手时尚服饰等一系列二手品类上架直播间,开启二手奢侈品直播带货浪潮;同期,抖音引入多个奢侈品牌入驻直播间卖货。 双重挤压之下,寺库等奢侈品电商正在走入死胡同吗?奢侈品公司的核心就是讲品牌故事、文化和服务,然后将商品以高溢价卖出,而电商难免靠低价战来增加消费者黏性。电商与奢侈,仿佛两个对立面。或许“二手”品类新玩家的发展,可以给寺库等老玩家一些启示。

奢侈品电商走入死胡同了吗? Read More »

中国外交部:立陶宛政府背信弃义遭到国内外普遍反对

立陶宛影子内阁近日发表声明,希望立中关系正常化,表示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希望立政府纠正错误,将“台湾驻立代表处”改名为“台北代表处”。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月1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立关系出现问题的是非曲直十分清楚。立陶宛政府背信弃义,罔顾中立关系大局,罔顾立陶宛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到国内外普遍质疑和反对。 “我们敦促立政府纠正错误,不要充当‘台独’和反华势力的棋子,作出符合自身利益和国际关系准则的选择,回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上来。”汪文斌说。

中国外交部:立陶宛政府背信弃义遭到国内外普遍反对 Read More »

中国健康养老集团沈阳公司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开创“社区居家与医养结合”新模式

2022年1月5日,中国健康养老集团沈阳公司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养结合”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沈阳举行。 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产业,充分探索沈阳特色医养结合发展新途径,夯实养老发展基础,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为健康养老产业在沈投资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9年10月,中国健康养老集团与沈阳市政府签订《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战略协议》。在沈阳市政府与民政、卫健等相关部门支持下,中国康养目前已在沈建设完成28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家已开业运营,为沈城老人提供养老床位800余张,已建立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和一线服务团队,并形成标准化管理流程和质量监督体系,中国康养楠山有约已经成为沈阳市最大的居家养老服务连锁品牌。中国健康养老集团将深耕沈阳养老市场,努力打造“质量有保证、价格可负担、企业可持续”普惠养老发展模式,为沈阳市发展“品质养老”贡献更多央企力量。 双方战略协议的签订,开启中国健康养老集团沈阳公司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深入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的序章,深度融合发展,资源互补、合作共赢,共同探索“社区居家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新模式。

中国健康养老集团沈阳公司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开创“社区居家与医养结合”新模式 Read More »

科普专项行动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比儿子还叫得应!”这是一位老人经过智能手机培训后的感慨。 这位老人参加的培训活动是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浙江省科协)牵头开展的“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 据介绍,自2021年3月开展以来,该行动已成立教学网点4000多个,培训老年人120余万人次,以实际行动帮助老年人“翻山越岭”,跨越数字鸿沟。 这一行动成为中国科协2021年度党史学习教育的典型案例。 1月6日,在中国科协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上,浙江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谢志远说:“我们把实施‘银龄跨越数字鸿沟’作为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全省范围内同步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科普培训,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其中50岁及以上占比达28%,几乎每10个网民中就有3个是中老年人。 随着数字化生活的普及,网上理财、交通出行、看病挂号等在数字化浪潮下,让老年人感到“难以接近”。 老年人的窘迫情况被浙江省科协看在眼里。 2021年3月,浙江省科协会同省委老干部局、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文明办等部门和单位,出台“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三年行动计划,省、市、县三级联动,全省11个地市同步开展,计划三年内对全省老年人进行200万人次以上的智能手机应用科普培训。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科普培训要从哪下手?把握新发展阶段老年人智能设备的使用需求和学习难点非常重要。 培训地点要便利,培训服务要社会化。浙江省科协广泛动员基层科协组织参与科普专项行动,将教学网点延伸到村、社区一级。同时,浙江省科协与中国移动浙江分公司、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出通过覆盖全省的营业厅(门店)开展科普培训。谢志远介绍,目前已建成建行网点718个、移动网点889个。 智能手机上字太小,不容易看清。移动专为老年人上线“银龄版”手机营业厅,自动大号字体显示,让老年人“想用、能用、会用、敢用”。 请什么人来培训老年人合适?浙江省科协持续招募政治素质强、专业素养高的科技工作者、高校教师、社区工作人员、通信运营、金融服务从业人员等组建“万人科普讲师团”。其中,党员比例为42%,本科及以上比例为61%,为老年人提供了“高质量”的授课内容。 为提高老年人的培训积极性,浙江省科协推出老年人智能手机模拟操作平台,鼓励各地开发方言版特色化教学资源,方便老年人练习实际生活场景。例如,丽水市制作本地话和普通话“双语”教学视频,温州市创编方言版自学教材《指尖上的科学》。同时,浙江省科协还汇编“入门班”“提高班”“创新班”统一教材并进行全省配送,目前已达10万册。 谢志远表示,下一步,浙江省科协将继续加大“银龄跨越数字鸿沟”行动的广度和力度,用“最强合力”“最细网格”“最美志愿”和“最佳场景”服务老年人,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融入数字社会。

科普专项行动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Read More »

起步一脚“大油门” 新年多地超千个项目开工

新年开工忙!2022年才刚开始不到两周,便已有多个省市接连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涉及交通、城市建设、新基建等各项领域,一系列投资项目的密集开工,为新年稳增长起步给出一脚“大油门”。 1月9日,宜昌市53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537亿元;咸宁154个项目同步开工,总投资达779.3亿元,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和社会民生等重大项目。 1月6日,上海“五个新城”首批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共计40个,总投资额1328.2亿元,涉及高端产业、科创、基础设施、重大民生等领域;海南自贸港建设项目2022年度第一批集中开工仪式在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举行,本次集中开工项目142个,总投资373亿元。 1月5日,浙江举行2022年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358个项目参加本次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63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21亿元,计划3月底前全部实质性开工建设。 1月4日,上海浦东8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176亿元;安徽举行2022年第一批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集中开工重大项目731个,总投资3760.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62.5亿元;四川省发布消息,2022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00个,总投资2322亿元;厦门集中开工132个项目,总投资115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3亿元,项目涵盖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 ……   扎堆开工原因何在? 相较于往年基建项目多在2、3月份开工,今年提前了至少一个月时间。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新年伊始,各地频传重大项目开工消息,表明投资开始加力提速。 温彬认为,一方面,稳定经济增速必须加大力度提振内需,投资要发挥关键性作用,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都要积极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年初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加大相关领域投入,是落实政策发力靠前和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加快形成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基本盘。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在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解读时表示,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减污、降碳、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集群等领域加大投入,既扩大短期需求,又增强长期动能。 从近期各地开工的重大项目上来看,投资规模稳步增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仍占重要地位,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教育、环保、公共卫生等方面也是重点布局方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吴亚平也认为,新型基础设施连接消费和投资,甚至直接创造新型消费,具有较大的乘数效应,是拓展投资空间、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领域,也是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关键作用的重要抓手。   政策和资金已就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此前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国家发改委的“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靠前加强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水利、交通、生态环保、农业农村、市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靠前下达资金。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节奏;三是靠前安排项目。加快推进在建工程,抓紧新开工一批成熟的项目,拉动有效投资。同时,狠抓政策落地见效,尽快把宏观经济政策落实到微观市场主体。 1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抓紧发行今年已下达的专项债,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安排在建和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撬动更多社会投资,力争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2021年底,财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根据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通知,2022年专项债券资金继续重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等9个大方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此前表示,已形成2022年专项债券准备项目清单,为2022年专项债券加快发行使用打下扎实的项目基础。 市场对今年基建投资发力抱有较高预期。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周君芝分析称,考虑财政结转和专项债提前下达量超过往年等因素,今年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将显著高于季节性增速,中性预测增速或达10%。   机构看好“大基建”行情 “稳增长”主线已成为当前市场共识。机构普遍预计,2022年基建项目落地速度较2021年将明显加快,看好年初“大基建”行情。其中,“新基建”或将成为新一年的重要增长点。 国盛证券熊园团队认为,总量上看,2022年基建增速大概率明显回升。 德邦证券表示,从资金端看,预计2022年将有9000亿元的增量基建资金,带动基建增速或达5.3%。 机构预计,2022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预计与2021年相比或出现略增,将有力支撑基建投资增速回暖。 国盛证券研究团队分析表示,交通、能源、水利仍是2022年传统基建领域的发力重点。如交通强国建设工程的多个重点项目均是2021下半年或年底才初步开工,2022年将进入全面施工建设阶段。 广发基金投研团队强调,基建投资可能将成为2022年尤其是上半年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之一,而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有望成为2022年基建投资的重要增长点。未来,光伏、风电、储能或将成为绿电资产的主要投资领域。

起步一脚“大油门” 新年多地超千个项目开工 Read More »

嫦娥五号新发现!1吨月壤大约有120克水

近日,由中科院地质地球所行星科学团队与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科研团队合作,通过对嫦娥五号所携带“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探测的数据进行研究,首次获得了月表原位条件下的水含量。最新研究显示,1吨月壤中大约有120克水,1吨岩石中大约有180克水。结合样品分析,月壤中的水绝大部分是来自于太阳风的贡献,岩石中多出来的水则可能代表了月球内部水。科研团队介绍,光谱仪所探测到的水指矿物里的水分子或者羟基,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转化为可以喝的水。

嫦娥五号新发现!1吨月壤大约有120克水 Read More »

奥密克戎再研判:毒性是否减弱?疫苗还有效吗?

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多项研究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特点,但目前引发的肺炎症状相对较轻。 日本和美国多名科学家一项联合研究显示,相比以往毒株,仓鼠和老鼠感染奥密克戎后的肺部损伤小,死亡几率也在降低。 我国香港的科学家在研究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组织样本后发现,奥密克戎在这些样本中的“生长”速度比其他毒株慢。 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疫情应对官员阿卜迪·马哈茂德4日对外表示,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奥密克戎毒株引发上呼吸道感染,与其他引发严重肺炎的毒株不同。“但我们仍需更多研究加以证明。”这名官员同时补充。 尽管已有数据显示,奥密克戎感染病例症状总体较轻,考虑到疫苗大规模接种、部分感染地区年轻人口多等因素,目前还不能完全得出病毒毒性减弱的结论。 美国3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突破100万例,创下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的新纪录。研究人员指出,即便奥密克戎毒性减弱,但传播力增强,如果病例持续激增,住院和死亡病例数仍会继续上升。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6日公开表示,尽管奥密克戎与德尔塔相比,引发重症的风险显得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应把它归为“温和”一类。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对外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在不同的国家目前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认为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的观点目前尚无科学依据。   疫苗效果如何?最新研究认为至少可避免重症 世卫组织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新冠重症病例中,90%的患者未接种新冠疫苗。同时,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在已接种疫苗的群体中,奥密克戎引发重症的风险显得较低。 接受采访的中国疾控中心专家介绍,奥密克戎携带大量的刺突蛋白突变,可能导致其逃避疫苗免疫能力增强。不过,部分研究已发现,接种新冠疫苗或者在过去6个月内感染过新冠肺炎的人,体内仍有较多T细胞组成第二道防线,可阻击奥密克戎并保护人体免遭重症。 上述专家表示,研究显示,新冠灭活疫苗加强针接种后,抗体的滴度迅速上升,且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有助于较好地预防变异毒株。相比其他毒株,奥密克戎使得疫苗效果折扣更大,所以特别需要打加强针。 张文宏认为,部分国家之所以“硬闯”这波疫情,且病死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其底气主要来自较高的新冠疫苗接种率。疫苗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应战奥密克戎!8日24时,天津市新增2例本土病例确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9日7时起,天津启动全员核酸检测。10日,河南省安阳市确认当地此前发现的2例病例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与天津疫情属同一传播链。 随着奥密克戎成为部分国家主要流行毒株,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奥密克戎在全球迅速扩散的同时,毒性是否有所减弱?已有疫苗效果是否依旧?未来如何更好地进行精准防控?记者对此进行梳理。 疫情未来走势怎样?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国家卫健委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研判认为,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对奥密克戎仍然有效。 应对境外输入的德尔塔时,我国多个省份在一个潜伏期左右时间有效控制了疫情。这个过程中,总结了不少防控经验,包括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能力、进一步发挥流调和监督队伍作用等,可以同样用来“对付”奥密克戎。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戴口罩仍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对于奥密克戎同样适用。此外,还要勤洗手、做好室内通风、做好个人健康监测等。 中医药也在积极作为。9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精心煎煮的预防汤剂7000余袋,第一时间分发给一线工作人员及密接隔离人员。 奥密克戎来袭,张伯礼院士等相关专家连线本土儿童病例诊疗团队及欧美、非洲等输入病例诊疗团队,发现与此前患者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肺炎患者初期显示出较明显的外感风寒征象,中期表现肺热症状,伴随气阴两虚。 张伯礼表示,要做好中医诊疗方案和康复方案的修订工作,结合季节因素和儿童体质特点,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给患者特别是儿童病患最好的医疗照护。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们一切防控举措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强调,只要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把各项防控措施落细落实落到位,就一定能够早日控制住疫情。

奥密克戎再研判:毒性是否减弱?疫苗还有效吗? Read More »

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飙升,今天突然激增这么多人!

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飙升,今天突然激增这么多人!

  【雅加达讯】新冠肺炎处理工作组于周二(2022 年 1 月 11 日)记录的冠状病毒阳性确诊病例激增,达到 802 例,累计达到 4,267,451 例。   与此同时,康复病例增加了446 例,总数达到 4,116,648 人。 然后,死亡病例增加了 8 例,总数达到 144,144 人。   今天阳性和治愈病例的增加是对 288,467 个标本的检查结果。   首都雅加达成为今天病例增加的省份,即 537 例,其次是廖内群岛 66 例、西爪哇 62 例、万丹 43 例、东爪哇 29 例和中爪哇 11 例。 也可阅读:埃里克·托希尔在 2024 年副总统候选人调查中表现出色   2022 年 1 月 10 日的冠病活跃病例增加了 348 例,因此现在总数为 6,659 人,现在怀疑有 5,045 人具有嫌疑病史。 也可阅读:2024 总统大选,普拉波沃和甘查尔呼声最高   今天,已经注射了 519,866 剂疫苗第

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飙升,今天突然激增这么多人! Read More »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