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9, 2021

后默克尔时代:德国能否继承其对华政治遗产?

德国9月26日举行了第20届联邦议会选举。初步计票结果显示,中左翼的社会民主党(SPD)以25.8%的微弱优势领先当前执政的、中右翼联盟党(CDU/CSU)的24.1%。奉行环保主义的绿党创下最好成绩,获得约14%的选票。亲商业的自由民主党(FDP)获11.5%,右翼的德国另类选择党(AfD)获10.5%,而社会主义左翼党则只获5%左右支持。社民党和默克尔(Angela Merkel)领导的联盟党都分别表示希望领导下一届政府,因此未来重点在于谁能拉拢更多盟友组成联合政府。 但无论哪个党来领导联合政府,执政近16年的总理默克尔都将在选后告别政坛。默克尔是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性总理,也是东西德统一后首位出身前东德地区的联邦总理。其2000年当选为基民盟党魁,2005年11月出任德国总理至今,如此长的在任时间在政党轮替为常态的西方民主国家中相当罕见。其16年总理任期内,美国和法国曾有过4位总统、英国5位首相、意大利9位总理、日本9位首相,世界经历了四次重大危机:金融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和新冠疫情。 默克尔曾被称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女性,执政16年可谓相当成功,为德国内政外交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德国经济持续繁荣,全球影响力大幅提升。默克尔在国内的满意度亦一直保持在良好水准,16年间满意度维持在60%至80%的水平。 默克尔也为欧洲和世界留下了一笔特色鲜明的政治遗产。默克尔被视为欧洲的代言人和欧盟的实际领导人,以其理性、稳重、务实的作风引导欧洲度过历次重大危机,素有「欧洲保姆」的绰号。 但同时,「默克尔时代」的结束也为德国留下了挑战,包括新冠疫情过后如何调整德国经济结构、推动增长,如何在欧洲事务和全球安全事务中扮演更主要的角色,以及如何重新定位欧洲在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角色等。 默克尔留给德国和欧盟的遗产 欧洲人之所以信任德国,是因为他们认为默克尔会在一系列问题上捍卫整个欧洲的利益,而不光是德国的利益。这种信任在两个政策领域最明显:一是经济和金融,二是民主和人权。 默克尔一直坚持欧洲大局为重,2010年欧债危机时顶着国内和欧盟内的反对压力坚持将希腊留在欧元区。尽管默克尔决定延迟向希腊等负债国提供援助,引发欧洲单一货币可能解体的恐惧,又因为坚持对希腊的国际救援方案必须包括严格的限制条件而招致抨击。但最终,欧洲度过了欧债危机,德国对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的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 默克尔任期内最具争议的决策之一是2015年夏季向数十万非法移民打开国门。此举让她成为《时代》杂志当年的国际风云人物,也招致国内右翼和欧盟部分成员国的责难。默克尔的难民政策尽管引发国内矛盾,但对德国社会却有长远的影响。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德国其实一直依靠移民来补充劳动力、维持经济运转和扭转人口的老龄化趋势。 默克尔担任德国总理的16年,德国发生了极大改变,经济持续繁荣,德国民众越来越富裕。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显示,2005-2021年期间,德国人比其他发达国家民众更富裕,实际人均GDP增长了将近20个百分点,而同期英国不到5个百分点,法国、加拿大和日本不到10个百分点,意大利则下降了约7个百分点。 但同时,经历了16年的繁荣后,德国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默克尔政府在碳减排和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力度不够。欧洲统计局数据显示,德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9.9吨,欧盟平均为7.8吨,而2019年交通业可再生能源占比德国为7.7%,欧盟8.9%,瑞典30.3%。此外,德国在科技和数字技术方面也落后于竞争对手。欧盟数据显示,公共服务领域和商业领域数字化程度上,德国在欧盟21个国家排名倒数第六。 默克尔的对华政治遗产能否保全 默克爾最大的政治遺產是貫徹始終的外交政策,是對既有國際秩序的維護。默克爾首先是一位奉行務實外交的政治領袖,這與她的兩位前任不同。基督教民主黨的科爾(Helmut Kohl,1982-1998)和社會民主黨的施羅德(Gerhard Schroder,1998-2005)留給後人的記憶主要是國內政策。科爾任期內完成了東、西德統一,施羅德在任上改革了國家的福利制度,默克爾可能以國際和外交政策被載入史冊。 默克爾執政期間,德美關係逐漸冷淡。默克爾一度是美國跨大西洋政策的熱情擁躉,但在美國推行外交政策重心向亞洲轉移的戰略後,德國與美國的分歧出現,關係也逐漸轉冷,2013年因默克爾手機被美國中情局監聽醜聞曝光而導致德美關係一度緊張。美國拜登總統(Joe Biden)上台後設法改善與德國和其他傳統盟友的關係,但默克爾對拜登倡導的民主聯盟一向不以為然。 默克爾注重維護德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利益,其中的關鍵環節是對華經貿關係。其執政時期正值中國開始崛起,成了西方眼中的體制競爭者,但受到挑戰的美國卻自顧不暇,而經濟強大、政治孱弱的歐洲更顯得力不從心。 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年貿易額超過2,000億歐元,默克爾在任16年訪問中國10多次。她對德中密切經貿關係的重視招致美國、歐盟和國內一些陣營的批評,有人批評其不顧中國、俄羅斯等威權國家對西方民主世界的威脅,為了經貿不惜犧牲人權和民主價值觀。 批評者還認為,德國外交政策的地緣經濟支柱一方面依賴美國,另一方面在經濟上聚焦以中國為主的亞洲。默克爾歷來主張將大問題分解為多個小問題,然後逐一予以解決,然而在地緣政治挑戰的大背景下,她這種循序漸進的行事方式顯然已經變得不合時宜。 最近,有德媒發表評論文章,宣稱德國可以遊離於世界政治衝突之外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儘管德國無法扮演全球領袖的角色,但對於下一屆聯邦政府來說,單靠努力保全經濟成功的歷史顯然不夠,因此隨着默克爾即將離任,德國應該抓住機會,尋求與包括美日在內的志同道合的國家建立聯盟,讓北京付出代價。 但事实上,德国外交政策的重点是同时与盟友和对手发展良好关系,以保护其经济所依赖的出口。后默克尔时代,德国对中国以及对俄罗斯的态度将持续下去。德国与美国的关系仍将非常密切,但德国不会选择与中国成为战略对手,在这一点上,德美两国的利益仍将继续存在分歧。 尽管对德美和德中关系,德国国内有不同看法,但未来无论谁接默克尔的班,德国的对华、对美政策,以及欧盟、美国、中国之间的三角关系仍将是新政府要走的几步关键棋。   更多内容 →返回首页 其他精彩视频/资讯,请关注↓   guojiribaoindonesia.official    guojiribao.indonesia    @guojiribao

后默克尔时代:德国能否继承其对华政治遗产? Read More »

1 7 8 9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