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存在的生命之思——评狄欧《贝壳》

中国:马峰

 

大千世界,万物有灵,生死更迭,轮回不息。人类在跌宕起伏的生命旅程中可以把握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自我,那么贝壳的生命旅程又会如何演绎?狄欧是一位擅于理性反思的诗人,他的小诗《贝壳》借物发微,蕴蓄了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深层多元思考。

全诗仅十二行,并无明显分节。按其诗题寓意的递进脉络,不妨划分为三节。开首三句“命中注定,潜伏于茫茫海底/存在的定义是什么?/茫然无知”,可以归入第一节。该节欲扬先抑,主体(贝壳)尚未登场,而是以设问方式发人深思。在具体物象的微观凝视之前,先行抛出了宏大抽象且略显沉重的存在议题。从生命存在的价值维度来看,隐去主体的非具象化操作,反而赋予超出个体的普泛力度。就生命存在的空间维度而言,倘若将“海底”置换为“世间”,其借物喻人的生命反思意图更加不言自明。

在一番铺垫过后,诗人破题的核心便是中间四句,也即第二节“拥有一袭诱人的外衣和美名——贝壳/似宝贝般的壳子/从不曾在乎壳里血肉之躯/蕴藏的灵魂和情感的负荷”。当“贝壳”出场,它因“壳(壳子)”而“贝(宝贝)”的外在光鲜,它剔除血肉之躯的内在缺失,无不指向其自身存在的茫然与无知。“灵魂”与“情感”的精彩嵌入,再度剖视“外在”对“内在”的漠视,由之也就凸显出贝壳的徒有其名,只求“外在美”的价值取向顺理弱化了存在意义。如果转换人类视角,对存在定义的内外尺度无疑将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标准,而诗人期待的存在指归显然是内重于外。

末节是贝壳一生的浓缩剪影,经过不断的生命追问,而后一派风轻云淡,存在定义也随之发生陡转,“当浪潮卷起/待毙于洁白沙滩/任阳光燃尽,发出熠熠光辉/光泽的外衣,引来有心人拣起/如获至宝地将它珍藏。”贝壳的生命旅程起于茫茫海底,它的最终归宿理应寄望于此。然而,它却宁愿爬出海底的深暗,以生命代价选择沙滩的洁白,并任由阳光燃尽血肉,也要发出耀眼光辉。于是,“外衣”不再是单纯的躯壳,而是幻化光泽的灵肉一体。当幸遇“有心人”,由“贝”变“宝”,而“珍藏”何尝不是生命永恒的别样存在?或许,于物而言,存在的定义不仅在于自我理想的价值实现,还在于装点他人(知音)的献身精神。

那么,在茫茫人世间,存在的定义又是什么?狄欧已用自己的一生给出了靓丽答案,热情似火地拥抱生活,真诚爽朗地结朋交友,不知疲倦地奉献光芒。他是现实理想兼顾的行者,是感性理性兼备的文人,匆匆离去却留下且诗且歌的翩翩形影。

2021年7月21日

 

附:狄欧《贝壳》

 

命中注定,潜伏于茫茫海底

存在的定义是什么?

茫然无知

拥有一袭诱人的外衣和美名——贝壳

似宝贝般的壳子

从不曾在乎壳里血肉之躯

蕴藏的灵魂和情感的负荷

当浪潮卷起

待毙于洁白沙滩

任阳光燃尽,发出熠熠光辉

光泽的外衣,引来有心人拣起

如获至宝地将它珍藏。

分享 (Share)
Picture of Wenxi Zhang

Wenxi Zhang

评论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热文推荐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