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起源至今总共分几步?中国科学家最新答案“三大步”
鸟类生物多样性演化和气候及白垩纪末大灭绝事件的关系示意图(任名卉/绘)。研究团队 供图

   中新社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侏罗纪恐龙起源的鸟类,其生物多样性演化历经了怎样的过程?一直是学界热点研究方向,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中国科学家最新完成的一项研究揭示,鸟类从侏罗纪起源至今,出现过三次大规模净成种速率的增加,鸟类生物多样性演化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受到白垩纪末大灭绝事件的影响。
  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博士生余逸伦、张驰副研究员和徐星研究员共同完成的这项鸟类生物多样性大尺度演化成果论文,已获最新一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
  论文通讯作者徐星介绍说,净成种速率是指成种速率减去灭绝速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鸟类的演化历史中净成种速率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增加:
  第一次增加位于1.65亿至1.35亿年前之间;第二次增加位于9000万至5500万年前之间,并在7000万至6500万年前之间存在一次大幅度的下降以及后续的快速反弹;第三次增加起始于约4500万至4000万年前。其中,前两次大规模净成种速率增加,分别对应了鸟类运动系统和取食系统形态的加速演化。
  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团队指出,鸟类的净成种速率变化趋势整体与自侏罗纪以来的全球温度变化趋势呈现负相关,之前的研究认为,由气候变化驱动的栖息地碎片化所导致的异域物种形成,是控制冠群鸟类多样性变化的关键因素。最新完成的研究显示,干群鸟类的多样性变化可能也由相同的因素控制。
  论文第一作者余逸伦说,这一鸟类多样性演化项目源于他参加的中科院古脊椎所2019年大学生科创计划。最新研究通过整合现代鸟类分子系统树和灭绝鸟类与虚骨龙类恐龙的系统发育和形态数据,在同一框架下探讨冠群鸟类和干群鸟类的生物多样性演化。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张驰主导开发出整合分子和化石形态数据的贝叶斯叶端定年方法,作为本次研究的核心方法,在这次研究中用于干群鸟类系统树构建和定年、计算形态特征演化速率、以及基于超树计算净成种速率。
  徐星表示,这项新研究从鸟类生物多样性演化的角度探讨了生物演化和环境的关系,显示始于鸟类第一次大辐射的起始时间和燕辽生物群大致同期,暗示鸟类的起源和辐射与这一时期的重要地质事件相关。(完) 

分享 (Share)
Picture of Alice

Alice

评论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热文推荐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