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泗水“新中三语学校”
突出亚洲文化价值 传承民族优秀传统
学校大门

近日,《国际日报》记者走进位于泗水东区城郊在教育界享有盛誉的“新中三语学校”。一迈入校门,就被完善的现代化教学设备,70多间教室及先进的科技实验室、电脑室、音乐室、舞蹈室、图书馆、多功能厅等深深震撼;身边时不时经过的学生们还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让人顿感置身于中国高校之中。

 

在此,我们不得不谈及“新中三语学校”那段特殊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出于政治原因,在印尼各类华文教育都被停止,终于在1998年禁锢了长达30多年的华文教育开始解禁。因此,在1999年一场“全球新中校友中秋大联欢上 ,诸多有志者的新中校友考虑加快印尼汉语教育的发展,终于在2000年由48位新中校友共同出资下成立了“新中校友基金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又在2004年创办了“汉语学习班”,并在短短1年时间内就发展了2000多名学员,随后改名为“新中汉语补习学校”。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学制度,基金会还成立了“办校委员会”,聘请吴金盾老师和廖彩珍校友为正副主任,委任吴秀吟老师、李景星校友为文书等,终于在2004年创办了“新中三语学校”。

 

校长白爱兰在会议室向记者谈道,目前占地8000平方米的学校拥有近1700名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生。学校的教学宗旨始终以“立足亚洲文化、向国际水准靠齐”,尤其对汉语教学尤为重视,也是“全印尼中文教育最佳学校之一”。学校除了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本地教师以外,还专门邀请中国专业的汉语教师来自教授汉语,并经常组织“汉语小比赛”、武术等课外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同时,疫情前还经常与中国高校进行夏令营活动。白校长还继续谈到,由于每年大量的报名需求,目前学校正在泗水“卫星城”筹划开设“新中三语学校西区分校”,先开设幼儿园和小学课程,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增加初高中教育。

 

“新中三语学校”成立至今已走过近18年,其优质的教育水平受到印尼各社会人士的公认和肯定。白校长在访谈末后中谈到,“新中”的愿景和使命始终以“亚洲文化”来教育学生,突出亚洲文化的核心价值来塑造学生的个性,以印尼语、中文和英语作为三种主要沟通语言,来更好地传承民族传统,将中印优秀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每个角落。

 

本报记者叶露

 

记者访问白爱兰校长(右二)及廖彩珍女士(左一)
现代化教学楼
与可爱的孩子们(左9E Laura及3 E Audrey 前)
校内碑牌刻着创始人名单
高中学生在上汉语文化课
学校操场
分享 (Share)
Picture of Wenxi Zhang

Wenxi Zhang

评论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热文推荐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