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琪:说王熙凤
——随我入红楼一梦(4 )

续前几个月我在《国际日报》上刊登的薛宝钗评论,今提笔评阅的是《红楼梦》里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名叫王熙凤,俗称“凤姐”,也叫“凤辣子”。没读过《红楼梦》的人可能没听过她的名字,但熟读《红楼梦》的人一定对她印象深刻,因为她的故事和角色都被写得很真实,人性化。而且她的性格也很特别,让人又爱又恨,不知所措。

家世背景:凤姐出生于书中“四大家族”之一的王氏。王家不但位高权重,财富也是相当的。看看凤姐怎么说:“那时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把我王家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一辈子过的了” 。

凤姐的父亲是王公的长孙,也就是王夫人(宝玉妈妈)的长兄,但奇怪的是他在书中从未出现过,凤姐的母亲亦如此。比较常提到的是凤姐的叔叔王子腾。王子腾手握兵权,从头至尾不断的步步高升。但可惜的是,最后在奉命回京拜相的途中,感冒受了风寒,“误用了药,一剂就死了” 。其实细细想来王之腾的死法颇为蹊跷。他一个习武之人,身体应该很强壮,而且以他的身份地位,途中应该带了许多随从和大夫伺候着,怎能大家都没事,唯独他一个人死了呢?书里没多做什么解释,但可想而知,自古皇帝身边平步青云的人,又能有几位落得好下场的?王子腾是在故事的尾部才离世的,所以他是凤姐、王家和四大家族好长一段时间的顶梁柱之一。他的起落反映了四大家族的兴衰。

凤姐显赫的背景让她配得上贾家荣国府玉字辈的嫡长子贾琏。凤姐和贾琏的婚姻坎坷,两人常常吵架,特别是为了贾琏身上的风流债。贾琏还曾想休了凤姐这“夜叉婆” ,但始终没休成。两人多年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名叫“巧姐”。凤姐的贴身丫头平儿,是贾琏的妾氏,因贤良淑德,尽忠竭力,在凤姐死后被扶正。

凤姐家中其实还有一位亲哥哥,是在书中的后半端才开始有故事的。他一生无所作为,做尽了坑蒙拐骗的事情,所以名叫“王仁”,也是“忘仁(忘义)”的意思。凤姐死后,王仁联合凤姐其他的仇人,试图把巧姐卖给一个外藩王爷当妾。还好最后没得逞,巧姐被平儿和贾家的远方亲戚刘姥姥,给救走了。

人物特征及性格:凤姐首次登场就是在林黛玉初入贾府的时候。每个女眷都守着规矩安安分分的结识来自远方的林姑娘,突然后院传来响亮的笑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这个出场方式写得活灵活现,很特别,提示了凤姐在整本书里的独特性。黛玉听到凤姐的声音后暗想:“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凤姐一有强大的娘家当靠山,二有贾家第一人——贾母(宝玉的祖母)的偏爱,她当然可以不用像黛玉和其他人那样言谈举止中带着许多拘束,而是可以大大方方的说话,成为全场的焦点。而且她这么做也成功地向黛玉这刚入府的外人表明了自己在府中的地位。在后来的故事中,读者就会发现,有凤姐在的地方,绝对不会冷场。凤姐是交际高手,她在人际关系这一方面,拿捏得死死的。

那凤姐究竟长得如何呢?应该是不错的,不然贾瑞也不会因为得不到凤姐,丧失理智而死。曹雪芹是这么形容凤姐的:“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先说长相吧。从五官来看,凤姐的美应该就像皇宫里的贵妃那般,风骚华丽,而不是像黛玉那样脱俗,宝钗那样端庄。再说服装。和其他人物比,曹雪芹写凤姐的服装是最用心的,写得特别细致。凤姐的服装里藏着许多含义,比如说有几个物品应该是宫内才有的,有几个物品是洋货等等……利用这些物品,凤姐是什么身份地位,家里有多少财富权势,都不用再多做说明。凤姐见一个小女孩都可以穿得那么隆重,可见的她是多么地在乎自己的形象,多么想展现自己的威严,也有意无意地透露了她的野心。

有野心的人多半都是很能干的,凤姐也不例外。她的文学虽不比黛玉和宝钗,但她很机灵,有手腕,办事有一套,所以贾府上上下下虽然可能不太喜欢她,但也服她。看看冷子兴怎么说她:“谁知自娶了这位奶奶之后,倒上下无人不称颂他的夫人,琏爷倒退了一舍之地,——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可能凤姐那“巾帼不让须眉”的强势也是她和贾琏不合的原因之一吧。凤姐首次展现她管家的本领就是在替宁国府办理秦氏丧礼的那段。凤姐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定位说清楚:“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治。”然后把各各部门的任务一一说明:“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内单管亲友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管。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最后再把条规立好:“……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打架拌嘴的,立刻拿了来回我。你要徇情,叫我查出来,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了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算账……”后来真有一名家仆迟到了,向凤姐求情。他其实是初次犯错,但凤姐且说:“明儿他也来迟了,后儿我也来迟了,将来都没有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就难管别人了,不如开发了好”,随着命人打他二十板子。这招“杀鸡儆猴”还真管用,之后跟着凤姐做事的家仆们都打起十二分精神,丝毫不敢怠慢。凤姐办事有自己的主张和章法,有领导者的风范。凤姐的方式其实也是符合兵法的。秦氏丧礼这一段像极了《史记》中孙子用兵法训练吴王嫔妃的事迹。孙子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 。既有罪,而“军令如山” ,那就该罚。管理像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确实像管理军队一样,需要铁规,铁手,不然实在撑不起。

能干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像《三国演义》的刘备那样,“三辞徐州” ;另一种就像曹操那样“宁教我负天下人” 。凤姐就是后者。书里第十五回,一名老尼向凤姐求助。张家有个女儿叫金哥,本已经许给原任长安的守备公子,但后来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少爷也上门提亲,而且不容推脱。两方皆不退让,打起官司来了,这让张家很为难。听说贾府和长安节度云老爷的关系不错,老尼想请凤姐帮忙,让云老爷劝守备公子退婚,好让金哥嫁给张家比较看好的李少爷。凤姐先是驳回,但后来老尼说张家已经知道她来求凤姐了,若凤姐不管,张家会怎么想?“……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似的”。爱出风头的凤姐哪能受得起这激将法?故借了贾琏的名字,让人写信给云老爷,托他把事情办好。谁料事成之后,金哥和守备公子因蒙冤受屈,双双竟自寻短见了!俗话说的好“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可凤姐的态度如何?“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所以凤姐后来凄惨的下场,也不过是因果报应罢了。

当然凤姐也不是只为“出风头”而处心积虑地去办好事的。她其实也很替贾府着想,精打细算。她当家时,其实早已发现贾府支出多收入少,即将变成一个空壳子。宝玉的姐姐贾元春,是宫里皇上的爱妃。那次皇上恩赐,让她回娘家小住,贾府为了爱面子居然盖了一座“大观园”。此园子之华丽与荣华,应该仅次于当年皇室的“圆明园”吧。总而言之,用来建设和持续打理其园子的金钱不计其数!而且贾府平日的花费本来就已经很大了。时不时有太监、穷亲戚什么的上门要钱要差事,而贾府又是皇亲国戚,该有的面子还是要的,不然别的不说,元妃在宫里也一定不会好过。所以凤姐身为当家的一定要想办法。其实秦氏早已给凤姐支招了。她刚离世不久,便离魂至凤姐处,与她说,贾府大限将至,需早做准备,别到时候后悔莫及。凤姐可立马在祖茔附近,买房买地,并设下田庄。然后用赚来的钱供奉祖先。也可以在附近建设学校,跟同族人一起分享……等等。按照秦氏的方略,就算贾府以后没落了,被抄家,这些祭祀产业也不会被没收。到时候大家有个退路,子孙也不至于没有地方读书,这样不是很好吗?但凤姐不从。她用了自己的方法为贾府挣更多的钱。凤姐的法子就是把现有的银钱拿去放高利贷借给平民百姓……这还了得!贾府是出了名的有钱人家,还是皇亲国戚!突然干出这种事来,岂不是把先前荣国公和宁国公的脸都丢尽了吗?更别说这是犯法的!后来贾府被抄家时,此事被并列为贾府诸多罪状之一。其实之前多挣来的钱也远不够填补贾府的经济大窟窿,后来借条还都被没收了呢,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能使凤姐拿出真本事的,除了面子和当家责任以外,就是在别人“惹她”的时候了。千万别惹凤姐,惹了你就自求多福吧。“凤辣子”这个名称可不是乱取的。真的还是曹操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她可以替贾母和王夫人设下“狸猫换太子”之计,使宝玉误娶宝钗,错负黛玉;但她却容不下宁国府的人帮着贾琏瞒着她金屋藏娇。贾琏好色,喜欢沾花惹草,基本上只要长得有几分姿色他就会喜欢,若再加点风骚与轻浮,就更好了。那时宫里的老太妃刚去世,宁国府的贾敬也刚去世。尤氏就把母亲和妹妹们都接进宁国府帮忙。谁知早对尤二姐有意的贾琏,在贾珍和贾蓉的帮助之下,竟然不管不顾地在国丧家丧期间,偷偷把尤二姐娶进门了!还安置在贾府后边的小屋里,然后私下让佣人换尤二姐为“二奶奶” 。贾琏还说他早就看不惯凤姐,只等一死便把尤二姐扶正。后来凤姐无意中发现了,你猜她如何反应?当然是怒发冲冠。但寻常女子那些一哭二闹三上吊,哪够她泄恨?她反设计了一场大戏,铺下一个可以整死尤二姐和那些帮凶的天罗地网,但又可显露出她的无辜可怜和三从四德。《王熙凤大闹宁国府》这一舞台剧,说的就是这一段,很是精彩!凤姐先是查尽敌人的底细,后故意靠近献殷勤,使对手不加防备,再把她接到自己的地盘里,在长辈面前掀开她以前的丑事,然后慢慢地践踏、羞辱,至死方休。凤姐也不让宁国府里的那些帮凶有好日子过。背后挑唆和尤二姐订过亲的人去报官喊冤,自己好到宁国府那边大闹一场;闹够了,自己又把自己挑起的官司摆平,显得自己多么的委曲求全,多么的贤惠。真是妙计啊!兵法全都用尽了。但无论凤姐多么的机关算尽,干的总是坏事,百密总有一疏。后来还是被反咬了一口。贾府被抄家时,尤二姐的事件,也成了罪状之一。

说了那么多凤姐厉害心狠的一面,也该平衡一下了。其实凤姐也有许多可爱的一面。如若不然,贾母和王夫人不可能会那么疼她。她生日时,大家也不会费那么大劲去筹钱帮她过生日了!凤姐的嘴巴很甜,很会讨好别人。还风趣会说笑。家宴时少了她就不热闹了!这就是曹雪芹厉害的地方。他让你感觉到“落差” 。先写一个凤姐在的家宴,再写一个凤姐不在的家宴,让你自己去感受凤姐的重要性。读曹雪芹的书,不仅要读好写下的细节,还要注意没写下的人和物。为什么这一段让你感到莫名的“空虚”?是什么东西没了?什么人没了呢?言归正传,凤姐在书中的存在感是无可忽视的,许多读者认为她和宝玉一样,也是一线主角。

结局:若说谁在《红楼梦》里经历的大起大落最明显,我首先一定会想到凤姐。她前后的风光已落败,对照起来实在太让人心酸了。就拿她和刘姥姥初次见面和最后一次见面来说吧。初遇刘姥姥时,她是多么的骄纵,姿态是多么的高傲:“ ……外面看着,虽是烈烈轰轰,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给人也未必信。你既大远的来了,又是头一遭儿和我张个口,怎么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不嫌少,先拿了去用罢。”其实对于那时的贾府来说,那点钱根本不算什么,没必要那么对刘姥姥说话。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时,也是被凤姐作弄的最厉害,她不断地故意让刘姥姥露出她“乡巴佬”的行为。好逗大家笑。后来凤姐落难了,走到了穷途末路,还重病缠身,凤姐反拉下脸来求刘姥姥帮她到庙里上香求平安,还把女儿巧姐托付于她。另外一个很明显的对照就是前面凤姐办理秦氏的丧礼和后面她办理贾母的丧礼了。我之前说过凤姐在办理秦氏的丧礼时大展身手,抢尽风头。谁知在办理最疼爱自己的贾母丧礼时,却受尽委屈,有心无力。当时贾府和四大家族都已迅速落败,家里的财力也很窘迫,于是佣人们各怀鬼胎,办事当然不会像从前那般尽心。军心已散,即便你懂的多少“兵法”,都已无用了。原来“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凤姐因常年劳累和几次流产,身体本来就很虚弱了。所以后来在面对贾府抄家,贾母离世,等等的重大打击以后,身体终于撑不住而倒下了。那时的凤姐,权势尽失,还被有些人视为贾府的罪人,包括贾琏在内:“呸!我的性命还不保,我还管他呢。”所以即便凤姐病重了,也没人来管。邢王二夫人也只差人来探望,直到凤姐去世后才亲自来。陪伴凤姐身边最多的也只有她的女儿巧姐,她的亲信平儿,还有最后来探望的刘姥姥了。凤姐临终前的这个画面和她华丽的登场比较起来,是何等的苍白。可怜一世聪明的凤姐,“蜂(凤)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王熙凤这个名字的缘由:王熙凤这个名字听上去就不凡。“王”代表着领导者;“熙”用上了“康熙皇帝”的名讳;“凤”指神鸟,鸟之王。这个名字很适合凤姐在贾府当管家的身份。这个名字也特别的男性;我猜想可能凤姐的父母重男轻女,只想要个儿子,所以即便生了女儿,也还是取了这个名字,还“自幼假充男儿教养”。凤姐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努力当上“女中丈夫” ,来证明自己并不输给男儿。再来,“凤”这个字读起来也像“蜂”这个极为勤劳的虫子,很是符合凤姐在贾府辛苦劳累的经历。还有“熙凤”和“西风”同音,暗指秋天。可惜凤姐这种胸怀大志的领导人,不巧生在贾府的败落之季。“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曹雪芹写王熙凤的目的:最明显的动机应该就是借用王熙凤这个角色来说人生的“大起大落”。人算不如天算,即便今日我们过得有多好,也不保证以后的路依然一帆风顺。所以做人做事都要留有余地。而且,你能受得起多少福分,就要有能力承受多少苦难。除此,王熙凤的经历也展现了我们华人熟知的“因果报应”和“繁华世界的空性”。最后,曹雪芹也透过王熙凤这个角色再次表明了他对“男女平等”的坚信。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作者简介:李伟琪博士(Winda Liviya Ng,B.MedSc [Hons],PhD),1991年出生于印尼棉兰,后迁雅加达。2017年毕业于澳洲,墨尔本, Monash University,医学研究博士班。目前是雅加达一家化妆品公司的总经理。

分享 (Share)
Picture of Wenxi Zhang

Wenxi Zhang

评论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热文推荐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