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 研究:160万年前人类已能说话
新研究指出,人类最早语言形式可追溯至160万年前。图为德国博物馆重建的尼安德塔人(Homo sapiens neanderthalensis)塑像。(美联社资料照)

  人类是何时开始能够使用语言沟通?这个看似基本却令许多科学家感到困惑的问题,或许终于找到解答。最新研究指出,人类最早的语言形式大约可追溯至160万年前,远早于之前广为接受约20万年前的说法。这项发现颠覆了人类语言起源的传统认知,虽然细节尚待深入探索,但它为人类演化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英国《独立报》27日报导,英国考古学家米森(Steven Mithen)在新书《语言之谜》中,综合了考古、解剖古生物学、基因、神经科学和语言学等多方面的证据,分析出人类语言的起源可能发生在160万年前的东非或南非地区。

  米森博士任教于英国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他表示:「人类学会说话的能力毫无疑问是其后续身体和文化演化之关键。因此,确定语言最早形式出现的时间非常重要。」

  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160万年前地球上的人类是智人(Homo sapiens)的祖先,也被称为早期智人(Early Homo sapiens)或直立人(Homo erectus)。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现代人类的特征,例如直立行走、使用石器工具和火等。

  在研究中,米森注意到人类大脑在200万年至150万年前期间出现快速增长,并在额叶区域首次出现与语言产生和理解相关的「布洛卡区」(Broca”s area)。这一区域可能演化自负责手势沟通的早期结构。

  同时,约180万年前双足直立行走能力的提升,以及头骨形状的改变,可能改变了人类发声道的形状和位置,为发音做好了准备。

  此外,考古纪录显示,在身体条件相对较弱的情况下,人类约200万年前开始猎捕大型动物,这需要团队规划和协调,语言的出现无疑是人类发展这种能力的重要因素。

  研究中指出,大约160万年前,人类开始传承复杂的石器制作技术,这需要跨代传递知识,同样暗示语言的存在。而大约140万年前,人类大规模扩散到不同的生态环境,语言协助了这一过程的规划和实施。

  米森教授认为,在160万年前,人类只能发出有限的声音和手势,无法用于规划未来行为。真正的语言必须包含单词、基本语法等元素。他相信某些现代语言中的单词透过发音或长度,来描述它们所代表的对象,可能源自人类最初的语言形式。未来,科学家或可试图重建这种原始语言的组织结构。

更多内容:返回国际日报首页,查看更多 ↓ 

 

其他精彩视频/资讯,请关注、分享、点赞  ↓

  @guojiribaoindonesia.official

  @guojiribao.indonesia

       @guojiribao

分享 (Share)
Picture of Heng

Heng

评论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热文推荐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