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有4类 中医:「这型」易得糖尿病
情景照,图中人物与本文无关。(图取自photoAC)

  十大死因中有八项与肥胖有关,体重控制已是国人需要注意的健康课题;对此,中医诊所医师陈资昀指出,中医看肥胖,大致可分做4个类型,包括:脾胃湿热,易得糖尿病;肝郁化火,容易高血压;脾虚湿滞,肌肉无力;肾虚水停,双脚水肿。中医会辩证用药,同时依体质给予居家保健建议。

  陈资昀指出,根据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于112年「成人肥胖防治实证指引」,在2017-2020年的调查中显示,18岁以上成人过重及肥胖盛行率攀升至50.3%。常见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退化性关节炎,甚至身心疾病的忧郁或是某些癌症的风险因子都包含肥胖。

  而中医如何看待体重上升失控呢?陈资昀表示可分为下列4种类型。

脾胃湿热
  美食当前总难以自拔,甜食是另一个胃。因为热在脾胃导致食慾过剩,过量饮食又消耗不掉就成为湿。脾胃湿热型的人多见应酬频繁、重口味饮食或烟酒习惯,会有口气体味较重、大便偏硬、解便不畅等表现,糖尿病也容易出现在这类型。

  建议提高运动频率及强度,戒除烟酒,饮食尽量清淡为主,多摄取高纤蔬菜五穀类。

肝郁化火
  透过美食来缓解工作压力,用消夜填弥补加班的空虚。这类人的食慾常会随著工作量改变,长期久坐导致气血循环受阻,压力大加上气血不畅产生肝气郁滞,肝郁化火类型常有以下症状:情绪波动大、失眠、身体酸痛,排便频率下降、胀气,这类型常见高血压。

  建议调节工作模式,适度在工作中穿插些身体活动以活络气血,亦可配合些玫瑰花、菊花、薄荷等花草茶舒缓情绪压力。

脾虚湿滞
  肥胖不一定食慾过亢,代谢速率下降也是原因之一。脾主肌肉,脾虚代表身体肌肉量不足,肌肉量与代谢率息息相关。脾虚湿滞类型常喝冷饮及腰围明显较宽外,也会有大便偏软,肌肉无力松软等表现。

  建议从运动习惯改起,先养成每日慢走运动习惯和腹部核心肌群训练,逐渐增加身体肌肉量及代谢率。饮食上少吃寒凉食物,适度增加些葱姜蒜等热性食物。

肾虚水停
  腰膝酸软无力,双脚容易水肿,下半身总是比上半身大一圈,可能问题就在中医的「肾」,肾虚就反映在双脚腰膝的力气不足,使下肢血液回流差,双脚因而出现肿胀感。四肢冰冷、半夜频尿以及内分泌失调会是肾虚水停类型的常见表现。

  建议在饮食中加入韭菜、山药、枸杞、黑木耳等补肾食物。此外,适度的深蹲及慢跑等下肢训练也可改善水肿及增加身体代谢率。

  陈资昀强调,体重控制的核心是热量的加减,体重下降就是让热量消耗大于热量摄取,困难的点通常是生活模式的改变、口腹之慾的控制以及热量逆差时的不适感,而这些方面都可在中医的辨证下,透过针灸用药克服,为民众的健康促进及体态维持带来帮助。

(来源:LTN)

更多内容:返回国际日报首页,查看更多 ↓ 

 

其他精彩视频/资讯,请关注、分享、点赞  ↓

  @guojiribaoindonesia.official

  @guojiribao.indonesia

       @guojiribao

分享 (Share)
Picture of Heng

Heng

评论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热文推荐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