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表演舞台上的华人(6)
廖春远(苏丽安蒂)在总统府演出后获苏加诺总统接见

尤莉安蒂• 巴拉妮(JULIANTI PARANI

起源于中国清朝的《白蛇传》(Ular Putih/Ouw Peh Coa-Pai Sheh Chuan)也一样。殖民时期已在斯丹布尔剧团和贵族剧团上演,1994年,戈玛剧团又将其改编成歌剧。近来,武侠故事薛仁贵(Sie Jin Kwie/Xue Ren Gui/Hsieh Yen Kuei)被改编成戏剧,分上下两场,2011年和2012年在雅加达伊斯玛伊·玛祖基艺术中心(TIM Jakarta)上演。这个经典的中国故事,在印尼以武侠故事的形式走红,自1894年第一次出版以来就一直很受欢迎。它根据明朝的《三国演义》(Samkok)撰写的,元代再次流行起来。

“中国的三个梦想”(The Three Dreams of China)由三位印尼艺术家在邻国马来西亚合作完成。他们分别是梭罗的民族音乐学家和作曲家亚力斯·德亚(Alex Dea)、日惹的著名舞者迪底·尼尼·多沃(Didik Nini Thowok,又名郭春连,Kwee Tjoen Lian)(详见第三部分迪底·尼尼·多沃:舞蹈艺术大师),以及泗水的舞蹈设计师良伽(Liangga)。2003年2月15日,他们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Esplanade Recital Studio)的中国艺术节(Chinese Festival of Arts)上表演了名为《脸面》(Face)的系列节目。这一系列节目向全世界展示了华人的状况,突出中国侨民的个人经历以及各自对环境的反应。他们描述了爪哇海和周围的领导氛围,一个半红半白的面具,一个梨包含的简单真理,以及对中国和中华性的三种不同理解。亚力斯·德亚在作品中,通过视频投影和动作来探索人的潜意识。迪底·尼尼·多沃因擅长印尼、印度、日本和西班牙的各种传统舞蹈,故把它们与中国传统舞蹈相结合。良伽则将各种舞蹈的精华结汇集成一支表现人类无知与傲慢意识的舞蹈。这三位舞蹈家通过协同合作,借助作品表达了对和平的祈祷。

并非只有华族艺术家和文化学者为印尼的表演艺术发展做出贡献。在梭罗苏丹巴古布沃诺十世(Paku Buwono X)统治期间,梭罗的华商颜锦(Gan Kam)和李月昌(Lie Wat Djiang)开创了真人哇扬戏表演的商业舞台。1899年,他们把真人哇扬戏从王宫搬到斯理维达利人民娱乐园(Taman Hiburan Rakyat Sriwedari)的商业舞台上表演。1928年,颜锦去世后,这类商业舞台在三宝垄的厄斯蒂潘多沃艺术公司(Ngesti Pandowo)(1937年)和雅加达的巴拉塔真人哇扬剧团(Wayang Orang Bharata)(1970年)得到进一步发展。尽管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风风雨雨,但这个商业舞台至今仍屹立不倒。

苏加诺执政期间,有一位来自玛琅的真人哇扬演员/舞蹈家,名叫涅丽·余玉华(Nelly Ie Kiok Hwa),她经常被邀请到王宫表演。后来,总统给她取了一个新名字——拉娜·朱维达(Ratna Juwita)。

詹姆斯·达南迦佳(James Danandjaja,又名陈苏林,Tan Soe Lin)是印尼大学(Universitas Indonesia)的退休教授,他是研究印尼民间传说的人类学家,同时精通芭蕾舞和印尼舞蹈。

《自由周刊》(1959)85期封面,余玉华剧照

值得一提的还有舞蹈老师和舞蹈艺术家苏丽安蒂(Surianty,又名廖春远,Liu Chun Wai)。她是出生于雅加达的华人,著名的瓦隆·丁宜咖啡馆(Warung Tinggi)老板德顺和(Tek Soen Ho)之女。在苏加诺执政时期,她是著名的十二动作舞(Serampang Duabelas)舞蹈家,也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地区的马来舞代表人物。她精通东南亚各种传统舞蹈,后来还在香港(1980年)、雅加达(1992年)和广州(1993年)创立了东南亚舞蹈团。

结 语

在印尼,中华文化已经与印尼本土文化相融合,但为了加强印尼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需要加以介绍,中华文化是印尼民族特征之一,因为其真实性和典型性能够成为印尼的民族认同。

(原载《华人在印尼民族建设中的角色和贡献(第二册)》。本篇完)

分享 (Share)
Picture of Wenxi Zhang

Wenxi Zhang

评论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热文推荐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