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自由需有度 身份不必明朗化
——专访《Tempo》杂志创始人古纳万先生
古纳万先生

作为国际新闻自由奖(1998 年)、年度国际编辑众多国际奖项的获得者古纳万(Goenawan Mohamad )先生,背后另外一个头衔即为印尼家喻户晓《 Tempo(时代)》杂志的创始人和知名评论家。其在70年代由于对印尼政府直言不讳的批判,被强行停刊近20多年之久,最终于 1998 年恢复出版。近日,《国际日报》巴厘分社记者有幸专访古纳万先生,就有关杂志的历史及个人背景等进行专访。

采访中

问:您能否概述一下有关《Tempo》杂志在历史上几个重要转折点?

答:我在1971年创办了涵盖新闻和政治的周刊杂志 —《 Tempo》,每周在杂志中的“Catatan Pinggir(边线)”专栏针对政府行为及政策进行评论,被当时苏哈托总统以造成国家秩序不稳定为由,两次强行下令,最终强行停刊至其1998 年其卸任下台。《Tempo 》恢复出版之后,除了出版周刊也新增《Koran Tempo》日报,主要以印尼文提供有关政治和经济问题为主的调查新闻。从2000年9月12日起,也可在线Tempo.co 阅读英语版的新闻,但依然秉承着Tempo “故事背后的故事”的风格,或许有别于其他印尼日报的最大风格之处。

古纳万先生多年在《Tempo》发表的评论集《Catatan Pinggir (边线)》

问:您如何看待目前印尼媒体的自由度?

答:作为媒体人,相对半个世纪前的印尼社会在群众言论上还算是非常自由,但在谈论自由时候也需有个“度”:政府上的一些批判和建议是可许的,但对于宗教和信仰这一点上,由于涉及到“个人”的自由,不提倡此所谓“不尊重个人”的言论自由。但是,巴厘岛相对于印尼其他城市有更多的言论自由,因为印度教相对其它的宗教更为自由和放松。

诗歌集总汇《革命之后的空无》

问:为何您的评论总以问题或开放式的评论作为结尾?

答:作为评论家,更多的是通过我的评论进行对读者的引导和思考,而非给予明确化的答案和结论;尽管,大部分偏向性在言辞之间非常明朗,但就像我本身有着印尼评论家、画家、散文家、剧作家和编辑等众多头衔,就如对于读者也不希望被任何一个结论或者头衔所标榜和束缚。

问:您目前主要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答:目前主要是通过绘画来表达自我并对自我进行反馈。在本月周23号我会在Magelang 在马格朗进行长达四个月的个人画展《Potret (肖像)》。希望通过我多年来积攒的103幅个人素描和50幅绘画作品将我是取自于生活的各种点滴杂乱事物来反映我的一生。每一幅画都是发自内心油然,且对生活发自油然而生的一种珍惜。

读者如想进一步走进古纳万先生,不妨阅读其代表著作,包括:《 Seks, Sastra, Kita(性,文学,我们)》(1980)、《Kesusastraan dan Kekuasaan(文学与权力)》(1993) 、《 Setelah Revolusi Tak Ada Lagi(一旦革命不再存在)》(2001);并且有2本英文版的著作《Sideline》和《Conversations with Differences 》,进一步解读古纳万先生的思考。

本报记者 叶露

分享 (Share)
Picture of Wenxi Zhang

Wenxi Zhang

评论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热文推荐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