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 与时俱进
万隆劲松基金会30年历程之回顾展望
-,劲松基金会的前身—万隆华侨中学
如所周知,历代前辈先贤以一片至诚和不屈不饶的风范兴教办学,发挥了他们的社会影响力,至今,其影响力仍然闪耀光辉;他们“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精神更值得现代人追思和学习!
上一辈兴办教育、奉献社会成功率高,促成后辈兴教奉献更上一层楼,认识更为全面、深入,孕育着可贵的“华校精神”。
侨中的诞生与壮大同时翻越崎岖艰难之路,终于成为万隆最具规模的名校。
回顾十九年的历程,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当时新中国刚成立,在新中国的感召下,掀起了一股回国浪潮,侨中的高中毕业生大部分都选择回国升学;而居留印尼的侨中学子,有些投入到教育岗位,不仅为母校也为许多侨校输送新的血液,扩大了师资队伍。其实这些年轻的老师,有很多本想高中一毕业就回国去深造,但经学校领导的一再劝说、教育开导,终于答应暂时留下来担起教师工作。他们中不少从此就一直在学校服务,直到一九六六年华校被查封的最后一刻。
亦有些再经深造,继承了华族前辈的优良传统,对师长和同窗校友极为关怀,促进华族的团结互助、鼓励华族融入主流社会,加强与友族之间的团结、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宗教信仰与生活习俗,积极与友族一道为印尼祖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印尼华人社会中,侨中是一个为时代造就新秀的摇篮,她为华人社会培育出三十届高中毕业生,封校时有近三千名的学生在校学习,是整个华侨教育事业重要组织部分。
侨中不仅为我们的祖国印尼、为我们的祖籍国培育了具有良好的人生价值观的社会栋梁,而且还为各领域催生出众多成绩斐然的佼佼者。而适逢封校未毕业的学生,今天他们的成长也是令人欣慰的。
二,劲松基金会的创立
1966年,母校侨中也与其他的华校一样,遭到被封闭的命运。
在艰难坎坷的环境,教职员执着地坚持办学理想。一群师生 因势利导、团结友爱,相互鼓励,都希望通过一个组织把大家凝聚起来。
鉴于当时在所谓“新秩序”政府统治下我们不可能用侨中校友会这个名称,经多年的酝酿,终于敢为人先、应时所需于1993年宣告成立“劲松基金会”,从此奠定了我们坚定走教育复兴道路的基石。
基金会是一个高层、高效的社会福利组织形式,可以作主,即有主导权去包容、去团结有识之士服务,同时也能、也需邀请一些专业人士进行协助,构建一个良好的制度,发展教育事业和福利工作。
基金會主要活動之一 越野爬山活動
基金会一成立,侨中师生的各项活动频繁地开展,这里特别介绍其中一项郊外活动-苍松越野爬山队。
苍松越野爬山队于1994年10月16日成立,每个月 第三个星期天定期寻找阳光和暖、草木向荣、优美的自然风光、坎坷不平的原野去攀登,前有引路,后有护卫。大家一起在烈日下流汗、体会到在一个大家庭的快乐和温馨,学到了课外生活知识和人生经验,获益匪浅。
通过这些群体活动的实践和坚持,这就促进和加强了校友的凝聚力、影响力。对往后基金会的发展,其驱动力功不可没。苍松越野爬山队屡次举办活动都得到其它十五队越野队鼎力支持,并赢得友谊。
2000年苍松越野队与友谊越野队和亲友越野队合并为“劲友亲”越野队。继后在2005年又成立劲友亲文体银会。
基金会主要活动之二 侨中劲松教育银会
随着基金会的发展,一来让我们校友的文娱组有展示其练习成果,互相交流的平台,继而互相关心、互助团结、同舟共济。二来我们也想通过聚会提拔较为年轻的校友,使基金会的领导后继有人,薪火相传。三来我们也想通过银会的节省开支筹募一笔基金会的活动基金。于是于1996年1月12日由侨中教职员与校友参与组织了银会基金,定期举办联谊聚会,并于2006年6月18日易名为“侨中劲松教育银会”。
为凝聚社会各界人士,并激发他们关心教育事业从而热心参加教育银会的积极性,更需要广大教育同行的集思广益和大力协助,特别是前辈的支持;这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会友们参加教育银会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的一项回馈社会的活动。
基金會主要的慈善活动
它除了推動校友间的各項活动外,对主流社会的福利工作也是不遗余力的。几年来基金会为孤儿院十多位孤儿提供助学金,探访养老院、盲人院、赈灾、组织义诊等等。
特别是在2004年12月26日我国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当地时间8时发生地球40年来最强烈的9.0 级地震,并引发了雷露万钧的海啸,殃及东南亚和南亚多个国家其中我国亚齐地区灾情最为深重。
在国难当头,基金会为此组织成立“万隆侨中劲松基金会亚齐赈灾小组”。
为了为灾区同胞表同情和悲戚之情以及体现同胞间有难同当、同舟共济、共患难的精神,万隆侨中劲松基金会的银会组,于2005年1月18日下午开会,决定取消原订于3月6日该届银会的最后一次聚餐联欢,并将节省下来的经费共伍仟万盾,和接收站收集的款项,都交给万隆华社亚齐赈灾联络委员会统筹安排,捐做给亚齐灾民。
这些举措的重要意义是:可以主动去包容、团结、凝聚有识之士,且让企业界不單能通过捐款,也能通过专业知识的转移,鼓励更多专业人士参与慈善团体的运作。
三,劲松基金会30年历程
基金会的成立,除了增进师生间的友谊和团结,亦增进华社间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与友族和睦相处,在文化、教育、体育、社会福利和经济繁荣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接着,基金会管理层发挥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创建了良好的社会联系网,传承了前辈们艰苦办学的精神,承前启后、坚持不懈发展教育。
首先1994年基金会募款购置了面积500多平方米位于Sumber Sari地区 Sumber Hurip街20号的房子为第一间会所:
接着 2002年,募款购置了一间面积更大的约1200平方米位于Situ Aksan街33号的新会所,它拥有八间课室、一个大礼堂,除了可供校友们活动外,我们也酝酿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能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一份绵力;此后卖掉第一间会所又买下 Situ Aksan 街42号房子,劲松幼儿园及补习班都转到这里上课。
随着幼儿园、小学、补习班学生的不断增加,现有校舍已经容纳不下学生。于是扩建校舍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符合可持续的长远教育规划的建校和教育理念、符合健康的儿童教育教学活动,劲松建校委员会经过很深入很广泛的研究和协商,在广大国内外校友的积极关注及热心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支持下。
第一期建校工程 2009年决定购置位于苏加诺一哈达大街22号5100多平方米的地皮;兴建一座拥有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专院校(国际外语学院 )30间教室的三层教学楼、多功能室内篮球场(可兼做大礼堂等用途)及其附属设施。
此后出售Situ Aksan 街33号其中的一间大礼堂和Situ Aksan 街42号房子。
劲松基全会兴办教育的计划,即得到华人社会极为广泛的大力支持——投入捐献、包括广大国内外校友达到1100多人。
为劲松基金会此壮举,雅加达、万隆许多合唱团、艺术团、名歌手响应参与了2011年5月17日”以歌会友献爱心、同心协力兴教育”的慈善演唱会 为劲松建校筹款,以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学设备等等。
2011 年5月25日,将是一个难以忘怀的 好日子,当天是朌望已久的劲松三语学校位于苏加诺—— 哈达大街22号5150平方米空地上矗立,备有30间教室、办公室及其设备的三层教学楼的落成。由市长宣怖正式启用并获“不建商场建校园兴教精神”好评。
象征着昔日华侨中学国内外校友,亦是华社贤达、企业家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具体表现。
基金会为介绍新教学楼给广大校友及社会人士于2011年8月6日、7日两天举办了游园活动。筹委会在现场忙碌地接待来参观新教学楼的来宾并介绍校园里的设备情况。
2011 年 8月8日 基金会举行 “感恩招待会” 设宴答谢:热心资助、以各种方式鼎立支持建校的华社贤达、企业家、校友们,以此为庆功、慰劳。
第二期加建第四层工程
2015年劲松学校准备增设高中部,原于兴建的三层教学楼,足供幼儿园、小学、初中、国际外语学院晚班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图书馆、儿童旅乐场等各方面之需,可谓设备齐全;今为高中部教学需要 ,在原教学楼加建第4层,建校工程得到热心的校友、企业家们的支持、资助得以启动。于同年6月份建成6间普通教室,2间双倍大的教室(其中设立实验室),促使劲松基金会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第二期建校工程顺利告峻及其设备的完善,有赖校友等各界企业家的热心捐助、出谋献策。
劲松基金会同人特向他们敬献书法家黄德昌校友的墨宝鏡屏,谨以此表彰他们的善心美德,向他们致谢致敬。
第三期扩建高中部教学楼
根据2014年第23号法律规定,高中管理权属于省政府。这里所说的管理是指组织它的教育单位的建筑必须有单独的管理。
2020年劲松高中部已步入第4年,其正式准字正向教育局申请获取。在基金会领导诚恳请求下,获准在申请准字期间照常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因此,于2021年3月12日动工,筹募经费工作即开始展开;待准字正式获取時,亦可以劲松学校名义发出高中毕业证书。”
虽当今世界经济疲软之际,面临严峻的考验。但办校、教育英才的事业刻不容缓。我们很欣慰地得到社会贤达、企业家和校友们一如既往支持劲松基金会兴建高中部教学楼。 
2023年3月5日劲松学校高中部教学楼落成启用仪式劲松基金会同仁特向他们敬献“感谢”状,礼闭移步合福酒楼聚餐。深表感恩感谢!
四,劲松基金会属下教育单位
劲松基金会自1993年创立以来,一届又一屇领导层一步一个脚印,创下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亲自为劲松拟定正确方向,在国内外校友、社会各界熱心人士30年來的多方支持,从设立幼儿园、华文学习中心,创立国际外语学院、协办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远程教育,直至设立劲松三语学校。 奠定坚实基础,正所谓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劲松三语学校的成立是通过教育局批准的,学校的运行也是在国民教育局的监督下。也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而产生的,使中低层家庭的学子能够享有现代化的国民教育,为国家统一标准的优质教育;为社会造就德、才、体兼备的学生。
第一节  劲松三语幼儿园、华文学习中心
2000年印尼进入改革改放新时期,华族及其文化被共识为印尼多元民族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被禁锢三十多年的华文文化如枯木逢春,蓬勃发展。在此新的形势下,劲松基金会肩负历史使命兴办和发展教育事业。
同年在原会所创办正规幼儿园,是一间向文教部注册的合法民族学校。创办的初衷是 为创办正规的三语学校作开端。故从开始就有对幼儿进行的华语、英语的初步训练。
接着2001年开办劲松华文学习中心。
第二节  劲松三语小学
兴办小学,源自于劲松幼儿园创办六年多来实践经验的延续。
从事幼儿园教学的老师们,一直都在各方面均告匮乏的环境中摸着石头过河,历经坎坷维持下来的。终于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目前正渐入佳境。也在幼儿园教育上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处心积虑地衡量结果,于2007年为使幼大班学员顺利升学,劲松基金会毅然增设小学部。
我们华人社会,在经过华文和中华文化被禁锢三十几年以后的今天,出现了接班人断层的危机。目前不单是华文教育的师资严重缺乏,而且华人子弟面临丧失“华夏”的根的危机。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学年段,是培育下一代中灌输高尚品德,树立和谐人生价值观的关键一环,在这年龄段 深植道德意识,将为社会 带来深远的积极影响。
以艰苦创业,简朴办学为准绳,确立正确的办学方向,崇高品德,热爱科学,面向广大的低收入华人子弟,而开办了正规三语小学。近期计划是从小学办起,逐渐办初中、高中,最后与学院接轨。
2011年5月11日,劲松三语200多位学生由黄兰英校长带领,在劲松基金会理事们及学生家长见证下,从SITU AKSAN 街搬迁至SOEKARNO HATTA 街22号新建的、壮观而有规模的校舍上课。
2013年在劲松基金会领导学校老师们和学生家长共同努力下,学校在各方面以优良成绩通过了印尼文教部的标准评估,得到准许在校内自行国家毕业考试。当年小学生全部毕业,毕业生大部分在原校继续升初中。
第三节  劲松三语中学
2012年4月13日,劲松三语学校正式设立初中部。
2013年,劲松三语学校有了在学初中生43名。
2016年6月18日举行首届初中毕业典礼,在MAX SUHERLIM校长领导下,老师们以爱心培育造就33名毕业生;不但教书而且教导学生成为有品德修养、有坚强意志、有责任心、能自立、具有“班渣西拉”精神的接班人。   
其中毕业生刘秄潮和ANETTA CORNELIZA于五月份在万隆荣星学校参加了西爪哇省华文教育协调机构主办的“奖学金资格”考试,他们都取得好成绩,代表印尼一同荣获“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深圳耀华中学奖学金”,争得母校和个人的荣誉。
2016年1月22日劲松基全会第8届理监事会即将届满之际,举行工作总结会议。发言中,传达了劲松基金会兴办教育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将持续办好劲松幼儿园、中小学校以至国际外语学院的喜讯。
劲松中学高中部将于近期兴办,为增设高中部而于2017年初启动的第二期加建工程已顺利告峻;只待聘用校长、教师等项工作准备就绪。新的一行正式开学,劲松初中毕业生即可直接在本校升高中就读。
第四节万隆国际外语学院
万隆国际外语学院,是由劲松基金会创办的一所华文高等院校,也是印尼目前唯一的.由华社创办的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的高等学校。
创办外语学院的初衷是考虑到,从1999年至2003年的4年来,在全世界汉语热大好形势的激励下,万隆的华文补习学校蓬勃发展,而其时华文师资严重缺乏。
2004年国际外语学院在全体董事们的大力支持下终于隆重开学。2005年又获得热心华文教育的李尚大老先生及两位公子李川翼、李龙翼先生家族属下企业“万隆新城”开发商的全力支持,在环境优美的万隆西郊新城住宅区无偿提供教室、教师办公室以及老师宿舍,还有接送学生到新城上课的大型公交车;应承为未来学校扩充准备所有的硬件的需要。
学院原位于万隆市区现移扯至一所崭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万隆劲松三语学校与“万隆新城”两个校园。教室设施完备,有空调,置有电视机及光碟放映机,设备先进的语言室、电脑室、会议室、图书馆等。
国际外语学院给华文零起点学习者提供了良好而规范的学习园地,它也担负位华裔国民学校提高华文教师素质的培训任务。
2005年底,外语学院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除了原有的正规的教学,也接受了政府教育部委任的为印尼全国国立高中培训汉语师资的工作。
这就使学院突破了原有的教学对象范围,承担起主流社会在全国范围内汉语师资培训方面的任务。
2006年3月为市教育局开办万隆国立高中校长基础华语的培训班也开学了。
2008年学院与中国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签订了远程网络教育协议书。这项远程教育最初是师范类,到现在已开设了文化类和经贸类。除了在学院设有一个教学点,在椰加达也设一个教学点。学生每周由徐丽丽老师例常辅导,以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
学院也属于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的指定地点。
学员修满三年学制的所有课程,经考试合格并顺利通过论文答辩,即可获得学院颁发的大专专业证书(D3)。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深造,以获得大学本科学历(S1)。
一.在学院继续学习中国厦门大学远程教育课程,学制两年。
二.由学院推荐入读中国名牌大学,如北京首都师范、广州暨南大学、广州幼儿师范学校等。成绩优秀者可以获得中国大学提供的全额或部分奖学金,学制两年。
三.由学院推荐入读与学院有合作关系的印尼本地大学,如玛拉拿达大学的中文系。
(一)万隆国际外语学院教育基金
学院是在困难情况下创办的,学生来源和资金缺乏是主要困难。创办初期,虽然获得社会各方支持,但由于学生人数不多,收费大众化,聘用中国外教费用高,经常费用又大,若干年内收支不平衡。
在教育事业必持之于恒的前提下:2006年劲松基金会呼吁;全体校友 发扬当年爱校优良传统,群策群力,开展教育赞助金活动,全力支持国际外语学院及其它教育文化工作。
(二)万隆国际外语学院助学金
学院也为贫苦生和优秀生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使其毕业后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2006年国际外语学院开设保送生制度,收到四十五名的高中毕业生和职员级学员。有半数是兄弟族学员,他们入院学习一年来,成绩与表现良好。
2007年在华社领导例常聚会上,劲松基金会呼吁,希望万隆诸华社和热心扶助华教校友为学院新学年(2007-2008年)提供保送助学金给志向明确、意志坚定的青年来学院进修。
2014年基金会推出”希望工程”计划,得到雅、隆校友及其他企业家的热烈响应,慷慨解囊,筹得可观的款项,以帮助那些勤恳学习、成绩优良、有志于华教的贫苦学子获得助学金就读于国际外语学院。
2018 年 2 月份 基金会又推出为期 3年的”赞助金”。 
展现大爱精神,真正做到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鉴于19 年来,劲松基金会国际外语学院各方面精诚合作,不负众望培养了 360 多位毕业生。每届造就的师资供不应求,为印尼社会造就了急需的华语人才、缓觧了西爪部分地区国民学校华语师资紧缺问题,填补了工商畍翻译人才部分之需求,获得广大社会人士的认可。
回顾基金会30年经历,华社贤达兴办三语学校早就奠定它面向印尼和落地生根的基石,并教学方面使之与当地国民学校相接轨,也是行至目前的正确兴学办校的立场和态度。
在被禁锢32年的印尼华文文化和华文教育,老一辈已屇指可数,已年迈养老。悳意出来执教有经验、有能力还备有一定才干的已经不多了。年轻的一辈老师虽然正在涌现,但是很多都接替不上。
基金会理事和行政人员一般都是义务为基金会服务,只能在业余时间为基金会工作。
目前大都承袭前人模式或根据所懂的方式运作。因此即使清𥇦地认识他们职责与权限,要进一步了解行政管理或基金会法,没有一定执行经验一般都会事倍功半。
展望未来,基金会领导层肩负着神圣的社会使命,继续努力发挥积极作用,传承前辈艰苦办学精神,坚持不懈发展教育,回馈国家和社会。
为确保负起这些责任,在工作上要有健全的行政体系,以便照章处理。其中要认真树立内部健全组织和接班计划。
不断地学习、进步,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觧决及应付问题。
随时把握眼前新机遇和挑战。
正所谓三十而立,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基金会在走过30年历程的当儿,践行了其所秉持的核心价值观。初心不忘、使命不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必将吸引更多校友、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仁风义举。凭籍基金会暨校友会广泛的联络网及其响影力和号召力,塑造美好未来。黄发治
分享 (Share)
Picture of 广告部-1

广告部-1

评论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热文推荐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