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风蕉雨:总统要为菠朗“魔芋”翻新篇

本报评论员:余凡

这两年来,有听过本国农民种植名叫“菠朗”(Porang)的薯芋而致富的传闻,但因关注疫情忽略了。近闻《时代网》(TEMPO.CO)于6月21日称,农业部长沙卢尔(Syahrul Yasin Limpo)畅谈当红农产品“菠朗”的前景,并指示地方政府积极推动菠朗的开发种植。

部长认为地方首长必须善于发展适宜当地土质、气候的现代农业。首先需要各省政府的联合计划与行动(konsolidasi),其次是选择恰当的品种及农机的运用,还能了解出口市场的商品行情。譬如,除了上述的菠朗,目前国际市场对“红姜”的需求也十分走俏。

苏拉威西东南省(Sulteng)根打利县(Kendari)农业研究所所长尹定(N.Prayatno Ginting)表明,本国的“菠朗”已成功打入中国内地与台湾、日本、韩国市场;2019年出口11721吨,创汇6440亿盾,2020年升至20476吨,创汇9243亿盾,市场前景看好。一般情况下,首期8个月每公顷收益约4千万盾,第二期的8个月增至8千万盾,而第三期的8个月则高达2亿印尼盾。不过,芋苗的价格偏高,便宜的每公斤25万盾,贵的要80万盾。

“菠朗”(Porang)的拉丁学名Amorphophallus Blume,属天南星科(Araceae)薯芋类作物,中国称磨芋或“魔芋”,3000年前已在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区种植,并扩散至西南各省皆有栽培,成为辅助食品;后外传至韩、日等国。它含淀粉35%,蛋白质、葡萄甘露聚糖(Glukomannan)、水溶性纤维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和钾、磷、硒等矿物质元素。还含有人类所需的魔芋多糖。具有降脂降糖、减肥健美等功效,故被捧为“健康食品”。

《罗盘网》(KOMPAS.com)于7月30日报道,沙卢尔部长积极鼓励东爪哇省茉莉芬(Madiun)县发展菠朗产业,别止步于出口干芋片及块茎,而发展成菠朗栽培中心,让本区出口的菠朗提升为制成品,譬如芋粉及日本热销的白泷(Shirataki)米,争取更好的价格优势。

事态引起佐科总统的密切关注,指示相关部门把“菠朗”当作重点提升的商品,因为估计能为国家争取庞大的外汇收入,并要求尽快发展可制成品的下游产业。农业部正在大力推广菠朗加工业的扩展计划,完善从上游种植到产品出口的链条,巩固竞争力。何况,本国目前仅能供应国外订单的一成左右,扩展的空间还是十分令人鼓舞、乐观的。

《时代网》于30日报道,沙卢尔部长在视察茉莉芬县一家“菠朗”(魔芋)加工厂时说:“总统要求不再把魔芋以块茎(umbi)半成品形式出口,茉莉芬县必须提高魔芋的工业化产品处理。”向来是以切块或碎片晒干后出口的魔芋,若能制成白泷米、面条或干粉后出售,将对国内工农业发展有很大助力。他说:“总统已对所有部长下达指示,农业部将坚定地支持农民及相关农业的问题。”我们能够相信总统的决心,也相信农业部的能力。

根据资料提示,把“魔芋”加工制成品大概需要几道工序:首先将晒干的芋片倒入圆盘磨机,然后进入制粉的球磨机,芋粉经过衍射(difraksinasi)程序,将草酸钙及其他杂质以吹风方式分离。第5道工序是用乙醇 (etanol)进行洗涤,尽可能清除芋粉中草酸钙的含量,消除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只留下葡萄甘露聚糖等有益元素,产出的纯净芋粉就可以作为各样制成品的原材料。加工的科技含量并不高,但对卫生品质的标准很重要。

好几年前,我曾读过一篇有关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报道。在一大片玉米种植基地,能为11类加工企业提供主要及辅助原料。除了农业主产的玉米颗粒,连秸秆、叶片也能物尽其用。印象最深刻的玉米棒(Tongkol)全被收集后进行加工处理,从中提取糖尿病者适用的木糖醇,其次作为调味剂辅助原料,然后可提炼酒精、饲料添加剂,最后粗糙的残渣用作造纸材料。农工产业环环相扣,即清洁环保,更提升农产品利用价值,创造就业机会。

我顺便在“百度”浏览,发现中国网售的“魔芋”种苗有好几类,价格顶多是每公斤12元人民币,折合约26000印尼盾,比国内销售的种苗价格便宜多了。当然,我不是专家,可能国内农民采用的是日本的种苗吧?如今资讯流畅,大家都可以搜索、对照。

总统在矿业方面已下重锤,禁止矿砂直接出口,如今也要为农业产品翻新篇,这样才能创收外汇、保住资源、保住民生、留住人才。而不是让“人才”都涌向政治舞台!

分享 (Share)
Picture of Wenxi Zhang

Wenxi Zhang

评论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热文推荐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