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客家人之多仅次中国
梅州汇集客家之大成 孕育叶剑英等 545 名将军 (客家文化浅识篇之六)

梅州市旧时称为嘉应州,是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近代因许多中原客家人迁移至此,故有“客都”之称。而且也是中国当代史上剿灭“四人帮”的叶剑英元帅的故乡,然而可能还有许多人不知道,在最近100年以来,梅州除了叶剑英元帅之外,还涌现了 545名将军,其中有北伐将军、东征将军、国民党将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

客家人不但出现许多将军,而且也有许多学校或高等学府的校长,其中最出色的校长有已故叶剑英元帅,他曾经是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南方大学校长、中国军事科学院校长。著名的客家人校长还有王佛松、丘昌涛、刘焕彬、李国豪、张如心、李国平、杨筒张作梅、何爵三和吴梅兴等,不胜枚举。

根据客家先辈所说,客家人从中原越过黄河,跨过长江,沿着赣江上溯至赣州,越过武夷山直至长汀,最后来到粤东深山——梅州,然后又从这里走向整个中国,渡过汪洋大海,走向全世界每一个角落,展现了一幅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承传优秀文化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宏图,尤其以浓章重彩为中国历代革命运动写下了光荣的史页。

客家人为了躲避天然灾害,也为了躲避人为灾害——战争,而多次南迁,他们到处为“客”,辗转来到开平、永定和梅州等地,在多处地区留下了不少文化遗迹,其中最为特出的是江西客家通衢——石城,客家摇篮——赣州,客家驿站——石壁,客家祖地——汀州,还有“客都”——梅州。

梅州客家公园前苑。
(左图)客家人站在巨大“亻厓”字之下犹感自豪。(左图)客家博物馆的族谱介绍。

在历史进程中,客家民俗积累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其中以中原古汉语为基础的客家话,成为中国汉语八大方言之一;梅州山区百姓的家传服饰仍有汉唐遗风,而且优美隽永的客家山歌蜚声全球各地区;客家围楼、围龙屋等特色民居独具魅力、古朴典雅风格,堪称中国民宅建筑之瑰宝。

根据中国有关单位的统计,全球的客家人总数约达2570.84万人,在中国之外居住的客家人约有414.59万人,其中印尼居住的客家人有600万人占最多数;中国国内客家人总数为5000万至5500万人之多,其中以广东省有2000万至2200万人为最多。

也就是因为梅州客家人民风淳朴,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长流不息的梅江也就培养了许多校长,还有不少才子雅士,故有“文化之乡”的美名。而且有许多旅居海外的华人,他们饮水思源,经常照顾故乡人,特别在最近以来,各地华人经常为祖籍村庄做出贡献,或建设公路、桥梁、河坝等基础设施,有的还为一些文化古迹建筑纪念馆等。此外中国政府也很重视梅州的建设,同时也推崇优良的客家文化,而且通过这种梅州文化建设活动,为国家引来多种收获。

因此,笔者于2010年7月3日至12日偕同胞兄何孝梅,在堂弟孝泽、孝博等亲友陪同下的“寻根之旅”,绝不可不游之地就是中国广东省梅州市,而游梅州市其一绝不可不游之地是梅州客家公园。

梅州客家公园坐落于梅城江北东山片周溪河畔,占地面积10.88公顷,建筑物面积1.5万平方米,工程耗资1.3亿元,成为梅州历史上最大的文化工程。园内分作东、西两大功能区,东区由中国客家博物馆、梅州大学校长馆、梅州将军馆等景点组成,而西区有黄遵宪纪念馆等建筑物。

梅州客家公园设计浓缩了客家文化精髓,其整体构思以客家文化为体系,以客家博物馆为核心,通过客家人两次大迁徙,以及教育、伦理、民俗、农耕等多个不同内涵的主题景区,集中展现客家文化之大成。在这里可看到古时客家渔、樵、耕、读等传统生活用品,还有婚、丧、寿、喜、祭祀等用品,许多观众对客家民俗婚礼用的花桥、花烛、马鞍、绫罗伞盖等用具特别感到兴趣。

左图:晚清爱国诗人丘逢甲铜像;右图:林彬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左图)中国客家博物馆之大学校长馆。(右图)客家民俗婚礼用的木马。

中国客家博物馆先前称为“广东客家博物馆”,在2009年4月16日才改为现在的名称,这个按照中国国家级博物馆标准设计和建设的建筑物,在布展中既兼顾了梅州“世界客都”的地位,还突出了“大客家”的意识。

博物馆主馆建筑面积有90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另有主馆东西两座面积分别为上千平方米的由客家古民居改建的梅州将军馆和梅州大学校长馆,堪称当今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客家博物馆。

我们甫入客家博物馆,进口处白色花岗石铺就的墙壁上雕刻着高达数平米大的“亻厓”字,也许我们很难在规范字典里找到这个字,因为这是客家方言,读音是“Ngai”,话意为“我”。在客家人看来,一个巨大的“亻厓”字,含着浓重乡音的呼唤,唤起了客家人的乡情和亲情,也引起客家人的自豪感,说明了“亻厓系客家人”——我是客家人!而且含有不言而喻的意思,即是做一个客家人要“顶天立地”,要对得起祖宗,要对得起整个客家,乃至要对得起国家和民族。

作为汇聚世界客家文化的场所,梅州客家公园还把地处梅城东山片的梅州历史人文古迹周溪河上的状元桥、东山书院、两院院士广场、千佛塔等连结成一条文化长廊,成为闽粤赣(福建、广东和江西三省)千里客家文化旅游长廊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为什么说“闽粤赣”三省呢?因为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根据客家来自中原之说,“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从中国历史上的两宋开始,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江西省南端、福建省西部抵达广东梅州等地,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中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地。也因此出现了“客家三州”之说,即为广东省嘉应州(今为梅州)、江西省赣州、福建省汀州。

松口古镇文物凝固千年历史

提到客家围屋,梅县松口还有保存着并有人居住的南宋抗元将领蔡蒙吉故居。而且笔者在距离松口镇不远的森林里还看到一座碉堡式的围屋,根据当地居民所说这个围屋建立于元代,中国红军战士也曾当作防守根据地。然而这个古代围屋因失修已久,又是在高山上,连武艺高强的孝博堂弟也仅攀至百米之外“望屋兴叹”,只能由照相机“代劳”了。

根据中国客家博物馆讲解员的说明,这个世界最大的客家博物馆主要力求三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是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成为客家文化的保存、展示、传播与研究中心;其二为凝聚海内外客属乡贤,成为海内外客属畅叙乡谊的“亲情基地”;其三是激活文化旅游经济,成为梅州文化旅游的新亮点、对外开放的新窗口。

中国客家博物馆二楼展馆有4000平方米,分作“客从何来”“客家风采”“地标围屋”“人文秀区”“客家腾飞”为主题的5个展厅,每一个展厅采用数千件图表、文献、图片、实物、模型及客家文物,诠释了“大客家”精神,展现了历史上中原汉民系客家人多次大迁徙,及其艰辛创业的历史,彰显了客家人不畏艰辛、开拓进取、崇文重教、爱祖国爱家乡的精神品格。“客从何来”“客家风采”“客家腾飞”等展厅道尽了客家人从古代中原发源地直至当代散布在世界各地,秉承文化传统,努力奋斗创造美好未来环境的事迹。

“世间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谋读与耕”。这是南迁客家民系坚持保持的祖宗教诲,也因为保留着重礼法、崇学术的传统,因此为客家文化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满溢书香的“人文秀区”中厅,特意复制了一个客家私塾教育场景,凸显了客家人对启蒙教育的重视,令人浮起客家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之感。此厅墙壁上还有东山书院、兴宁学宫、大埔“父子进士”牌坊、梅州各地家族宗庙祠堂祖屋前所树石旗杆(石笔)等图片,另有“梅州地区历代登科人数表”显示,梅州客家人曾出过234位文武进士、翰林等历代官员。

“人文秀区”展厅,还陈列了客家英才,文天祥、袁崇焕、宋湘、丁日昌、黄遵宪、丘逢甲、孙中山、廖仲恺、朱德、叶挺、叶剑英、谢晋元、罗香林等,以及张弼士、胡文虎、姚德胜、李惠堂等名人的相片和事迹。

“客家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体系里其中一个独具魅力的分支,中国客家博物馆关注研究如何在有限的参观时间内,将规模宏大的“客家围龙屋”通俗易懂的介绍给观众,解决展览策划的大难题。因此在“地标围屋”展厅,从老民居中拆下、重达数千斤的清初木梁架“坐镇”全场,并配合客家人建房用石灰、黄泥、糯米饭夯实为三合土墙实物,以及一个三围围龙屋模型、一排专业的建筑立面图,将客家民居的内外结构特点与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客家人主导辛亥革命

另外,中国客家博物馆设计师还在展览出口处,按照同等比例复制了大埔泰安楼的门楼,并营造水池意向,形成了典型的客家围屋入口景观,使步出展厅的观众们感到亲切,心里头道声“还要再见”。

在中国客家博物馆不远处有一座“大学校长馆”,成为中国客家博物馆的外景馆。此占地525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是一座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砖混结构二进二层两横四合院式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大学校长馆主要介绍和展示晚清以来梅州籍海内外大学校长、书记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和主要贡献,分为叶剑英元帅与教育、院士校长、知名高校校长、普通院校校长、中国共产党党校及干部培训类院校校长、成人高校类院校校长、港澳台及中国海外院校校长、梅州教育发展简史共八大部分24个展室。共展陈228位大学校长,其中正职103人,副职83人,院士校长10人,中共党校及干部培训类院校校长12人,成人高校类院校校长19人。

外景馆还有黄遵宪纪念馆,由黄遵宪书斋人境庐以及故居荣禄第和民居恩元第三处相连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组成。此馆收藏、陈列、研究了中国近代卓越的外交家、启蒙思想家、变法先驱、爱国诗人黄遵宪的资料,展陈黄遵宪“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的崇高品质,成为中华历史文化名城——梅州的文化交流平台。

梅州将军纪念馆是一幢砖混结构二进二层杠楼式客家传统建筑,拥有两层楼,展览分为革命先驱、长征英杰、抗日名将、开国功臣、当代骄子、将军谱共六个单元。根据此馆所述,在最近百年来,梅州出了545名将军。除了大名鼎鼎的叶剑英元帅之外,还有北伐名将张文、国民革命军东征名将张民达、中国人民解放军邓逸凡中将等均是著名的客家将军。

梅北罗芳伯纪念馆历经挫折

在客家博物馆傍边有一座古典带带着西洋化风格的建设物——达夫楼。笔者开头误以为是纪念近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楼房,但后来一想,不对呀!郁达夫是中国浙江富阳人,而且笔者在2009年5月份出席印尼苏北文学节时,曾见过郁达夫最小的儿子郁大亚,也说过不是客家人……

后来,笔者才弄清楚这个问题。原来达夫楼与郁达夫风马牛不相及,这是一所1911年兴建的中西合璧式客家围楼。当时由南洋客家游子以海外风土人情,以及西洋文化思想,采用了客家传统围龙屋互相配合,使这个建筑物在古色古香中,焕发出另一股清新气息。(hhsh)

分享 (Share)
Picture of Halim Utomo

Halim Utomo

评论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热文推荐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